`
luotuoass
  • 浏览: 637486 次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网页游戏设计经验谈

 
阅读更多
<wbr><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作者是网页游戏《古今东西》(www.ooplay.net)的设计者。这篇文章讲述了设计游戏3年中的感悟。</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引言<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有这样一个故事。<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曾经有一段时期,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神,但是他们却无法无天,滥用神权。因此,众神之神的梵天决定,要把人的神性从他们身上取走,藏在他们永远也找不到的地方,让他们再也不能滥用自己的神权。<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们把它深埋在地下吧。”其他神说。“不,”梵天说,“因为他们会向下挖地,最后还是能找到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我们把它沉到海底吧。”众神说。“不,”梵天说,“因为他们会学会潜水,在水下也能找到它。”<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我们把它藏到最高的山上吧。”众神说。“不,”梵天说,“因为他们有一天终将登上每一座高峰,还是会找到它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我们就不知道还能藏到什么让他们找不到的地方。”众神说。<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来告诉你们吧,”梵天说,“藏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到去那里找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他们就这么做了。在每个人的身上都隐藏了某种神性。从那之后,人类挖遍地球上的每个角落,潜到水中的每个地方,登上了每座高峰,去寻找自己的神性,其实,它一直就隐藏在自己的身上。<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感谢朗达·拜恩与她的《秘密》,感谢霍金与他的《大设计》,没有这两本书的指导,我无法完成这篇文章。<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周年纪念文是家族的传承,每年会有一篇这样的文章作为一年的总结。这篇文章是为未来的自己而写的,留下一个印记,以后的自己看到的时候,就知道当年自己是什么样一种想法。所以,我写的东西很随意,没有在意任何文学上的技巧,如果觉得读不下去,完全可以理解。我的财宝就藏在这乱七八糟的文章中,愿意寻找的人就请寻找吧。这篇文章已经用它的长度保护了他不被阅读。<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对于真理的追求是每一个人的宿命。也许在这里我不应该用“真理”这个词,这个词已经被现代摧毁了,以至于人们一看到这词,会直接联想到空放厥词,莫明所以的文人。所以我换个说法。<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参与到了“人生”这场游戏之中,而每个人都追求胜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有必然要求解答的问题:自己追求的胜利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达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追求每个人不同,但每个人都渴望知道,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而想要知道这个答案,就需要知道支配这个游戏的法则,至于这个东西是叫“真理”还是叫其它名字并不重要。<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在这里所说的,也许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并不是新的东西。我所说的,已经流传了数千年,每个人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个东西。<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是人所能拥有的最伟大的力量。佛家把这个称为“禅”;道家把这个称为“道”;成功学家把这个称为“气场”,科学家把这个称为“潜能力”;漫画家把这个称为“小宇宙”;朗达·拜恩把这个称为“吸引力”,霍金把这个称为“大设计”。<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也用我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个东西,而我把它称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一 观察模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以上的都是人尽皆知的,最关键的问题在这里:这个法则是什么样子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当然不期望一句话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与其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不如把它拆分成几个问题。这拆分出来的几个部份,其中之一就是:<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法则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直观上,人们会觉得这个法则很复杂,复杂得不得了。就如同人们最初对于世界的认识一样,每一个现象都是由不同的法则决定,如果将其神话,就是每一个现象都由一个神来司管。然而剥茧抽丝地研究下去,人们却发现支配这些复杂现象的背后是简单的原理。整个宇宙的运行由四种基本的力来决定。但似乎这还不够,以至于科学发展到现在,科学家们在研究是否有一种力可以把四种力统一起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支配人生这场游戏的法则也是如此,它在许多面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作用于其中的“力”很多。以至于不同的领域拥有各自不同的法则,所以经常听到人说“一个优秀的<span lang="EN-US">XXX</span>往往不是一个优秀的<span lang="EN-US">XXX</span>”。<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么,真理有许多套吗?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这里,请允许我摘录一段霍金在《大设计》中的表述,有关于什么叫“观察模式”,这不仅在科学上是适用的,在人生上也是如此:<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几年前,意大利蒙札市议会禁止宠物的主人把金鱼养在弯曲的鱼缸里。提案的负责人解释此提案的部份理由是,因为金鱼向外凝视时会得到实在的歪曲景色,因此将金鱼养在弯曲的缸里是残酷的。然而,我们何以得知我们拥有真正的没有被歪曲的实在图像?难道我们自己不也可能处于某个大鱼缸之内,一个巨在的透镜扭曲我们的美景?金鱼的实在的图像和我们的不同,然而我们能肯定它比我们的更不真实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金鱼的实在图像和我们自己的不同,但金鱼仍然可以表述制约它们观察到的在鱼缸外面物体运动的科学定律。例如,由于变形,我们观察一个自由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会被金鱼观察成它是沿着一条曲线运动。尽管如此,金鱼可以从它们变形的参考系中表述科学定律,这些定律总是成立,而且使它们能预言鱼缸外的物体的未来运动。它们的定律会比我们参考系中的定律更为复杂,但简单性只不过是口味而已。如果一条金鱼表述了这样的一个理论,我们就只好承认金鱼的风景是实在的一个正确的图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段话隐藏了不少的意思,其中之一就是,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定律来观察世界,只要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我们就说这个观察方式是对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就比如说,牛顿和他的经典物理学曾经被认为能够解释这个世界的运行原理,这个宇宙也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机械宇宙。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它无法解释这个宇宙中的一切,解释星体运动的时候无法得到准确的结论,能够解释大尺度范围的理论是“相对论”,而如果要解释微观世界,相对论也失效了,这时有效的理论是“量子力学”。<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现在科学家都知道经典物理学这一个“观察模式”是错误的,但人们仍然利用经典物理学来观察事物。为什么?因为它是不是真理无关紧要,关键是在我们需要的领域,这个理论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得到正确的结论,它的误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这个社会中,历朝历代无数的文人学士向我们灌输的一大谎言就是真理对于人生的必要性,追求真理的人就是高档的,不追求真理的人就是低俗的。实际上,在许多层面上,这并不是必须的,需要的只是“近似真理”的观察模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虽说如此,但人不可能在一个领域中生活。商人可以利用商场上的观察模式来解决他的问题,但商人不会永远都是一个商人,回到家时就变成了丈夫,跟人交往时就变成了朋友,追求伴侣时就是情人,在父亲面前是儿子,在儿子面前是父亲。如果用商场的观察模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就会有致命的误差。<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科学家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在经典物理学中,时间是一个不变的衡量,但在相对论中不是,根据相对论,因为引力的原因,地球上方的时间和地球下方的时间不一样。什么意思呢?假设发射一个卫星到轨道上,卫星上的钟如果用同样的测量方式测量时间,得到的时间将和地球上的不一致。<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科学家没有下赌注,他们是这样做的。首先卫星上的钟采取的是与地面上一致的测量方式,但是拥有一个修正程序,可以通过信号触发。他们把卫星发射上去之后,观察与地面的时间差距,结果发现果然时间上有误差。然后他们启用了根据相对论计算出来的那个修正程序,使两个钟的结果一致。<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大部份人也是这样做的。处于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观察模式,在商场上可能是心狠手辣的人,在家里却有可能是慈祥的父亲。有人把这个称之为“面具”。虽然比喻很形象,但我不大同意这种说法,面具的意思是为了隐藏自己真实的面貌而装备的,那么使用不同的观察模式到底是为了隐藏什么呢?所有的观察模式都是对等的,真实的自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使用不同的观察模式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这需要莫大的能量,所谓二面三刀的人不是谁都可以扮演。大部份人都选择使用一种模式,并且尽量避开这种模式无法处理的情况。<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就像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一扇门,要打开这个门进入这个领域,需要一样特别的钥匙。如果要进入<span lang="EN-US">10</span>个不同的领域,自己就需要配置<span lang="EN-US">10</span>种不同的钥匙,记住每个钥匙对应于哪一扇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么,是否有一种观察的模式,能够完整地适应法则,无论处于哪种局面下都有效?是否能够创造一把,打开任何领域的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以“是”和“否”来回答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回答“是”的话,随之而来的问题是“<span lang="EN-US">HOW</span>?”,回答“否”的话,随之而来的问题是“<span lang="EN-US">WHY</span>?”。随之而来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要得到答案,还需要解决关于法则的另一个问题。<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科学家知道这世界的行动由力支配,有引力,电磁力等等。人生同样也是如此,一切的行动都由源在的“力”驱动,要理解法则,首先需要理解这个法则存在的力。这就是开始所说的问题拆分的其中之一:<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法则中存在多少种力?<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 力<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从今年开始的时候,我开始为我的游戏《古今东西》写作小说,名字同样也叫做《古今东西》,里面讲述的是主角寻找“真宝”的故事。“真宝”是传说中的一个宝物,据说得到它的人能够实现任何愿望,即便想成为神都可以。没有人知道“真宝”是什么样子,只能从文献中知道,曾经有人得到过真宝,利用它创造了奇迹般的成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与真宝相关联的是“五神器”,集齐五神器的人才拥有获得“真宝”的资格。这五神器是“勇者之剑”,“智者之书”,“贤者之石”,“王者之瞳”,“圣者之心”。这五个名称只是通称,实际上这五神器是什么样子有许多种不同版本的说法。主角所在的世界的强者们为了追逐这五神器展开了没有尽头的杀戮。<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主角也参与到了寻找与斗争之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渐渐领悟到了这五神器不是指物品,而是指的人身上具有的品质,而寻找五神器的意义在于寻找拥有这五种品质的英雄。之所以“得到”这五神器的人能够拥有得到“真宝”的资格,是因为“得到”这五神器的意义在于理解这五种品质,“真宝”的别名也就是真理之力,得到这种力量的人拥有实现一切的可能。<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最初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我的思想还不如现在这般有系统,最初的版本不是五神器,而是七神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时候我追求的是这样一个课题,人世间拥有许多种不同的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生活与处事的风格,那么,追溯其根源,一共有多少种类型呢?我得到的答案是七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勇者:这种人拥有豪迈的生活方式。用力量粉碎面前的一切困难。他们的力量源自于本能,因而也强大。缺点就是由本能驱动的人缺少主见,很容易被利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智者:这种人关心自然界本身的运作规则。追求对于世界的理解是他们的目的。能够推动世界进行实质性地进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贤者:这种人关心人与人之间的运作规则。虽然与智者一样同样追求对于世界的理解,但是针对的方向不一样。这种人通常拥有较高的成就,维持整个世界的运转。<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王者:这种人司管统治,从公司的老板到帝国的皇帝从立场上来说都符合这个角色。他们所要求,与其说是知识与智慧,不如说是一种叫做“魅力”的特质。对于他们来说,重点不在于如何使用本身的力量,而在于如何增幅他人的力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霸者:其实这个和王者属于类似的风格,当时之所以把这个与王者分离开,是因为考虑到一种特别的品质“野心”。王者不一定需要野心,但是霸者是依靠这种力量来驱动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圣者:这种人在能力上虽然与贤者<span lang="EN-US">/</span>智者类似,但是所追求的东西不同。他们关心如何造福于其它人。一种处于超然境界的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舞者:是的,有这个,很奇怪的分类对吧?本意指的是“演员”,电影里面的演员就不说了,像公关人员也属于这一类。这种人的特性就是能够创造虚拟的自我。<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那时候我的想法中,世界上的任何生活风格都是源于这七类,每个人的生活风格中都混合着这七类,就像是三原色一样,决定了份量之后,就可以调合出五彩的颜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时候对于“神器”的定义不是“品质”,而是“生活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初的版本中,“神器”那时候所指的不是“力”,而是指“观察模式”。可以看得出来,那时候的想法还比较浅,利用观察模式的现象来分类,也可以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没有深透到本质的分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深透到“力”这个层次,情况变得有些不一样了。这是追求根源的分析。影响人行动的力量,追溯其根源,究竟有多少种呢?五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三 勇者の宝</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拥有勇气的的人称为勇者。</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勇气这个词用来形容根源的力量并不太准确,最合适的词是“自信”,勇气这只是根源力量的一种体现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种力量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至少看起来像。这是因为当我们获得这第一种力的时候,几乎还没有办法自己思考它的意义,只能毫无保留地接受它。所以对于做父母的人来说,孩子还不懂事时给他的自信是所有人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这一段时间中形成的自信几乎是坚不可摧的。因为等自己懂事之后想获得这种力量,总是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我能行吗?并且需要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提问。而大家都知道,现实往往是残酷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属于很幸运的那一部份,感谢我的父母,等我明白事理的时候,自己的身上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信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所以无论从学校开始,还是到步入社会,对于同一样东西,我与别人的感觉就大不相同。很多人面对挑战的时候,内心感觉到的是郁闷,而对于我来说却是兴奋,所以玩游戏的时候我总是把难度调到<span lang="EN-US">MAX</span>,努力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生是一场游戏,在这场游戏中我也是这样做的——为自己找一个远大的目标。<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进入大学之后,才认识到这个社会存在一个我无法理解的现象。大部份人居然没有明确的目标!我震惊了,一个人应该拥有理想在我的观察模型里面就如同一只狗应该有两只耳朵一样自然。进入社会的人因为各种的限制就先放下不谈,但是做为大学生,居然没有自己人生的规划!这样的人要进入社会,就像一个没有蓝图的人要去盖房子一样。简直不可思议。<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社会上流行着一种绝望的思潮,虽然并不是这个时代独有的。那就是人们觉得这个社会充满了绝望,人们反复地呐喊,反复地问,这个社会给我们的希望在哪里?许多文学的作品,比如说《蜗居》,比如说韩寒的《青春》就代表了人们心中的这种呐喊。<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就绝对条件上来说,我和这些绝望的人面对的处境并没有不同。从<span lang="EN-US">15</span>岁开始到现在,除了大学那<span lang="EN-US">4</span>年是家里供的学费和生活费之外,其它的时间都是自给自足的。到现在我仍然是没有车子,没有房子,没有女朋友,赚到的生活费刚刚够自己的生活。这十多年除了朋友白吃白喝请客那几次之外,我从来没有到外面玩乐过。<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我对于这个社会却从来没有绝望过,希望的火焰从未暗淡。我对于未来的信心可以说跟高固那样——“欲勇者贾余余勇”——多得没地方用。对于我来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希望在哪里”这个问题更不可思议了。在我的理解中,“希望”不是指的观察社会之后得到的客观结论,而是指自己对于心中燃烧着的火焰的感觉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问题迷惑了我很久,我虽然明白这种现象,明白“<span lang="EN-US">WHAT</span>”,但是不明白“<span lang="EN-US">WHY</span>”。现在我明白这种误差是由于“自信”这种力对于观察模式的影响造成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对于我的游戏设计来说,这个观察模型让我走错了路,错得离谱。第一个产生误差的点当然就在于大家对于难度的感受,我认为出现困难大家应该觉得兴奋,有玩头才是,但是大部份的玩家得到的感受都是郁闷和被打击了。第二个产生误差的点就是对于难度程度的定义,对于我来说简单的东西,对于其它人来说并不一定简单。<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一个人的观察模型是受到自己的“力”的影响的,对于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不太灵活”,只会用一种观察模式的人来说,影响更大。我就是这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一个人处理世间的问题,除了用自己的观察模型进行之外别无他法,我的这种态度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是有利的,今后也将会这样进行下去。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用这种态度去衡量别人时会出现严重的误差。就如同使用牛顿力学的模式去观察宇宙尺度的问题一样。<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我还没有明白这一点之前,我可以说是一个思想上的匹夫。所以,在年青的那一段时间中,我崇拜的是项羽,崇拜的是织田信长这样的人物。<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四 智者の宝</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拥有知识的人称为智者。</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知识指的是自然界的原理与运用,比如说地理,物理,数学等。当然,关于神、虚拟的传奇、历史等一切文化也是知识。现代的科学家就是智者的代名词,神学家,历史学家同样也属于智者的范围。<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知识同样也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根源的力是什么呢?最合适的词只有一个:理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与自信这种纯粹的力相比,理性具有形态。理性就像发动机,而自信像燃油,发动机根据形态拥有不同的性能,燃油的区别只在于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理性与自信的形成过程也是相同的,每个人在开始时毫无保留地接受。然而,和自信不一样,理性所关联的是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因为这个机制是固定的,所以理性具有“完成”形态。获得自信等于向水壶里面灌水,只有数量上的变化,而理性像是组装拼图。<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最初的时候,拼图的版上一片空白,无论怎么样放置拼图都能够放置下去,放置的位置错误也不要紧。一个小孩子从小被灌输的知识就是这样的,无论多荒唐的事情都会相信。<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世界的所有知识都是一张小拼图块,随着渐渐地接受更多的知识,能够放拼图的空间越来越小,即便有空位,拼图的边齿也未必能够镶嵌进去,这时就面临决定性地选择:怎么样安排新的这块拼图?很遗憾的一个事实是,大部份人的选择是要么去掉原来的拼图块,要么放弃这块无法放进去的拼图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世界上的大部份人都停留在上面的这个阶段,接受拼图,然后更换拼图,形成自己的叫做“世界观”的拼图。然而,对于大部份人来说,有大量放在拼图外的小块。拼图没有共性的人无法相互理解,而拼图共性越多的人越容易相互交流。<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能够将自己手中的拼图全部用完,每一个镶嵌在合适的位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据我的了解,在被称之为圣人的这些人之中,唯一将拼图小块用完的仅仅只有苏格拉底一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但是,尽可能地将所有拼图放在合适的位置这是可能的。大家知道,拼图游戏中有两个关键性的技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首先,第一个技巧。拼图游戏会有一张已经完成的图做为参照,如果从师于一个人(不一定是现实中的师徒关系,如果学习苏格拉底的哲学,也叫从师于他),就是得到了师父的拼图做为参照。最困难的地方是,人生中得到的参照图不像拼图游戏中那样完美无缺,师父能表述的只有那么几成,如果是已经逝去的哲人,那么,能够得到的参照就更少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二个技巧,找到拼图的小块之间的联系。位置相近的小块具有共性,而相邻的小块则有齿可以相扣。这就是理性中最关键的一步:找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人们通常把第一个技巧叫做“学”,第二个技巧叫做“思”。大部份人都做到了第一点,而能够将第二个技巧完全发挥的人却少之又少。因为对于大部份人来说,是否通晓整个世界并不是必须的。引用福尔摩斯的一句话: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绕地球对我进行断案没有关系。<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五 <span lang="EN-US"> SIMPLE IS BEST</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一个人的拼图是散乱的,那么,他只能通过每一个拼图所引导的结果来分析世界。这时他眼中印象的世界肯定是复杂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设计游戏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最初的设计思想中,我眼中看到的是“复杂”,认为复杂才是游戏的精髓。我在分析游戏《暗黑破坏神<span lang="EN-US">2</span>》(史上最优秀的游戏之一)的时候,认为这个游戏的有趣和耐玩之处在于拥有丰富和复杂的元素,比如所有的技能都不同,每一个层次都拥有完全不同的丰富装备,装备的特性超过<span lang="EN-US">50</span>多种不同的种类。<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不止是《暗黑破坏神<span lang="EN-US">2</span>》,其它优秀的游戏我同样使用这样的模式去分析,最终得到这个结论。就表面现象来说,这并没有错,如果从一个玩家的角度来说,觉得这样的丰富性是一种享受,那样也就行了。所以这世界上大部份人的舆论也是以这个标准来评价一个游戏优秀是是否。<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受到了自身与外界的双重影响,一开始就把拼图放在了错误的位置。大错特错,错得离谱。一个人的指导思想会深深地钳住一个人的设计,让它动弹不得。我之前的设计甚至有一种这样病态的影响:如果一个元素设计得不够复杂,那么总觉得不对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比如说我的游戏里面有制造系统,共有六个工匠。每个工匠负责生产不同的道具,每个工匠能够生产的种类有<span lang="EN-US">10</span>种。当设计每一个工匠所制造的道具时,我尽量制作出不同作用的东西,我不能忍受这个工匠制造的<span lang="EN-US">10</span>种东西是一样的,只是属性有变化。<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样的痕迹在我的游戏之前的版本中随处可见,影响游戏的资源有<span lang="EN-US">20</span>多种——现在只有<span lang="EN-US">4</span>种。召唤的道具<span lang="EN-US">90</span>多种——现在只有<span lang="EN-US">10</span>种。科技有<span lang="EN-US">100</span>多种——现在只有<span lang="EN-US">16</span>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一个人没有参透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又要去实现复杂的表面现象,那么等待他的只有毁灭性的结果。<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对于这个的反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早在心中建立了“<span lang="EN-US">SIMPLE IS BEST</span>”的设计思想,也相信一个优秀的设计是“<span lang="EN-US">ASAP - AS SIMPLE AS POSSIBLE</span>”。然而,将这个思想根深蒂固地渗透到自己的设计中,却远非想象中那么容易。<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有许多人可能认为思想的转变难倒不是一瞬间的事情吗?知道自己错了那么改正还不容易吗?远非这么简单,如果单独就一件事情来说,那么就很简单,一个人不会掉下同一个坑两次,但是如果面对的事情稍有改变,支配自己的仍然是原来的思想。<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为什么会这么难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难以改变的,这是大家共知的事实。大家印象当中的“习惯”一般指的是“行为”,比如说抽烟喝酒作息时间之类。然而,思想上的习惯也是一种习惯!而且比行为上的习惯更为可怕,行为上的习惯如果要改正,有思想作为监督,而思想上的习惯却没有任何可以监督的东西,他从深层次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即便错误了也无法查觉,唯一能够监督的就是结果。但如果等结果出来了,那时候已经迟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一个人如果想要改变思想上的习惯,需要莫大的能量与不间断的努力。可惜很多人往往无法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思想是很容易改变的,所以这些人在犯错之后往往有一瞬间彻底“觉悟”,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再犯同样的错误。<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现在只说明这样一个现象,至于为什么会这么难改变,在分析完所有五种力之后会再分析。思想上的习惯难以改变,只是一把双刃剑,这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坏的习惯难以改变,形成的好习惯同样也是坚不可摧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六 混沌理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回来继续说设计的事情吧。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灵光一闪的时候。在为设计的问题纠结的时候,给我找到一个突破口的就是混沌理论。<span lang="EN-US">BBC</span>的一部片子叫做《<span lang="EN-US">The Secret Life of Chaos</span>》里面给我激发了无限的灵感。<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大家对于混沌理论的印象就是蝴蝶效应,混沌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一个小小的改变将导致未来大幅度的变动。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关于混沌理论中关于“模式(<span lang="EN-US">PATTERN</span>)”的部份。<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神学家中有一种叫“智能设计论”的观点。大概的意思是,这个世界如此美妙而丰富,如果照科学家说这是自然演化的结果,那么无法导致这样的结果。所以这个世界应该是被“设计”出来的,每一个东西都有其定义。<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观点如果套到我的游戏设计中去,就是我原来的思想,一个复杂的游戏其中拥有的每一个元素都是精心设计的,所以如此之不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混沌理论的研究中指出,要呈现丰富多彩的世界面貌,不需要复杂的设计,而是由最简单的模式不停地回溯(<span lang="EN-US">FEEDBACK</span>)就可以达成。甚至可以用最简单的公式来描述。<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时在我脑中挥之不去的就是“模式”这个词!是的,模式!这是解开万物秘密,从表面看透本质的钥匙。这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但是无论他们呈现什么形态,你仍然能够知道这是叶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是我的思想的一个重大转变。以前我是看不起“模式”这个词的,因为这个词代表着没有创意,代表着重复,代表着不断地抄袭。但是,那是因为那时候我并没有领悟到模式无限的创造力。而我的游戏中恰恰缺少了这一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一系列可以称得上神奇的变化发生了。第一就是我再回来头来分析我奉为经典的这些游戏,我发觉模式贯穿其中,万变不离其宗。再复杂的部份都是由根本的模式演变而来。在这个时候,我眼中看到的不是“复杂”,而是“简单”。<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变化简直就像炼金术一样神奇,我也是在这个神奇的效果下才开始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述的深邃思考——如何一件没有变化的东西在自己的思想变化之后产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变得完全相反?难倒人的内心中拥有炼金术般神奇的力量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先放下不说,接下来的一个变化就是关于“创意”的。以前我的设计中也充斥着一种病态的思想,任何东西都需要与其它游戏不同。别人使用过的东西我就拒绝去使用,比如说游戏中的资源,其它游戏一般是<span lang="EN-US">4</span>种资源,我就偏要<span lang="EN-US">20</span>多种。比如说装备升级,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点子,但是因为其它游戏中被用烂了,所以我也坚决不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当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力量在我心中存在时,我发觉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全的创意!人所有能够称为“创意”的东西都是如同混沌理论中所说的一样,由一个基本的模式不停地回溯复制而成。这世界上千变万化的物种,都是由同一个模式反复地演变而成。现实世界中也是一样,创意只是自己接受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观察模式演化而得到的结果,即便它在外表上如何不同,一个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人都能够一眼看出他所使用的模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以前所追求的“创意”从根本上就错了。追求“与众不同”反而就是一种“从众”的心理。真正的创意是自己内在思考的表现,而这个表现是“与众相同”还是“与众不同”根本不需要在意!这才是真正的个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上面所说的两个病态的设计思想可以说是以前我设计游戏的基石,这两者改变了,整个设计的大厦同倒塌了是一样的。所以我花了许多时间来修复自己以往的错误,至今这个任务仍然没有完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领悟了创意的本质之后,我发觉一个人对于某个东西是否有创意这个印象,取决的不是这个事物本身,而是取决于这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与理解。缺少这个知识的人接触到新事物的时候便会有“创意”这种感觉。<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知识的累积也不断地证明我的这个想法。之前我觉得很多小说里面的东西很有创意,随着自己知识的累积,我发觉这些不过也是演变体而已。这个结论又引导了我另一个思想的转变。<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做<span lang="EN-US">IT</span>这一行的人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对于落后于时代的东西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以前我总是认为古人的东西在现代用不上。然而,如果说所有的创意都拥有本质的话,那么,这些东西应该是恒古不变的,在古代的时候,真正的智者应该能够洞察这些本质才是!<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于是,我开始研究古代的哲学。然后,一切都得到证明,的确,在现代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前人都遗留了下来,只等你去发现而已。春秋时代的人几乎把一切哲理开发完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确不是盖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学历史,学历史,历史中有一切!</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七 贤者の宝</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拥有智慧的人称为贤者。智慧的定义是什么呢?这个词在各种地方说明不一致,在我的小说中,定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如果说智者的领域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则,那么贤者的领域则是人的思想运行规则。<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站在力的角度来分析,贤者的根源的力是什么呢?情感!<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手段,人的行为模式,其实这是属于理性司管的范围。它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并没有什么不同,是百分之百可以计算的。人际关系之间的公式也并不复杂——所有的真理都是简单的。然而,是什么将智者与贤者区分了开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预测变得如此之困难呢?在于参数的获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大家知道,要预测自然界的结果,需要得到参数,然后套用公式就解决了。最简单的就公式是这样:<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a + b = x</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span lang="EN-US">a=2</span>,<span lang="EN-US">b=4</span>,那么就可以推断出<span lang="EN-US">x=6</span>。在自然界中,总能获得准确的参数,因为这些参数都可以通过测量工具获得。然而,没有一个能够测量人心的工具,每个人心中的度量衡都是独自的。通常人们都是用自己心中的尺度去测量别人,所以有“将心比心”这一说法。但这其中肯定会存在误差,所以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一说法。<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说智者的至难之处在于寻找其中隐藏的公式,那么贤者的至难之处就在于准确地测量参数。这也是两者出现如此决定性差异的地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人和人之间的交际手段是很容易学习的,并且拥有一些绝对的铁则可以应用,察言观色的技巧虽然更高级一些,但仍然也是在教科书可以传授的范围。唯独感受对方的感受这一部份是要靠自己去领悟。因为一个人的感受取决于他的观察模型,而观察模型是他所有的一切力的体验,换言之要理解对方的感受,必须理解对方的一切才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是个极高难度的要求,幸运的是,拥有一个速成的办法,就算是不理解对方的观察模型,仍然能够进行预测。大部份的人就是这样做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将人分类,然后利用这个类型通用的度量衡去测量。比如说身为商人的人拥有共性,对方如果是商人,就用商人的尺度去测量,对方是文人,用文人的尺度去测量。当然,大部份的情况下会通用,失误的机率也会不少,毕竟这是速成的办法。社会上对于这样的东西有一个定义,叫做“成见”。<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开始重视贤者的力的时候是大概<span lang="EN-US">16</span>岁的时候,也算是步入社会的时候,那时候为了生计在网吧打工,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借助一本书《人性的弱点》里面的知识之后得到了神奇的转变。《人性的弱点》是人际关系的圣典,至少我至今仍然没有找到有人写的东西超越过这本书。<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可是,自<span lang="EN-US">18</span>岁进入大学之后,这种力被长期封印起来,多久来能够利用到的地方很少,因为很少与人打交道。所以在那一段时间中,智慧并没有太多的进步。游戏封测上线之后,需要的地方才多起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那时候的我仍然停留在掌握基础技巧的阶段,没有去想过测量对方的感觉。所以我做游戏的目标是“做出好玩的游戏”,而不是“做出让别人觉得好玩的游戏”。我的朋友曾经指出过我的这种自我中心的问题,但我充耳不闻。<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那时当然对于自己是自我中心的情况是有自觉的。然而,我没有改变我的做法的原因有两个:<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一,按别人的口味来做游戏这就变成“服务业”了,而在我的心中游戏是一种“艺术”,可以从我以前的周年纪念文中找到这种思想的痕迹。贤者与智者的一个区别就是,虽然知道解决的办法,但是不一定能做得到。比如说你知道点头哈腰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不是每个人的尊严能够允许这样做。如果我按别人的口味来做游戏,等于动摇我秉承的人生信念。把我和游戏沦为和其它我曾经看不起的游戏一路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二,我追求的游戏设计是一种追求“极”的道路。对于诠释游戏的最终解决方案。它应该是适应于任何人的,所以不需要像其它的游戏那样“确定用户群”之类。这样做游戏才具有挑战性。我认为按别人的口味去做游戏太简单了,就是一个字“俗”,而能够做出任何人都可以认同的游戏才是“极”的体现。<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八 感觉就是一切<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以前我觉得,事实对于一个人来说才是重要的。但是,我在开发游戏的过程中渐渐地领悟到了,对于一个人来说,事实并不重要,重要是的是自己的感觉。<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觉得事实重要,只是因为在我的观察模式中,理性起到了主导地位。回忆一下我的过往,就很容易地得出为什么我会形成这种观察模式。我的朋友能用一只手数完,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小时候我的目标是科学家,现在做的事情是在家里开发,书是我最大的朋友,我的亲戚对我的印象就是书呆子。所以,我也有一种“思想习惯”,就是无论看到什么事情,总要去思考它的意义——当然,不是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至少会去思考。我在累积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成见”是理性最大的敌人,这是在我的观察模式中首先被杀死的部份,我花了很长时间的努力才形成不要带着成见去看问题的“思想习惯”。<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的思想习惯并没有问题,这是一个好的习惯,问题出在另一点上——将心比心。我认为一个人都应该追求这种理性的思考,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应该具有这种理性的思考能力而已。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等等,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说,我听你这话中的意思,好像是说天下就你一个人聪明,其它的人都是白痴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也许给人的“感觉”上来说是如此,但我并没有认为其它人没有思考的“能力”,也不认为“醒”是对的,“醉”是错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为什么?让我一层一层地来解释。<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以前我对于人最大的误解就是人具有固定的形态。换句话说,一个聪明的人就不会做傻事,一个人做了傻事说明他是个傻瓜。一个人之所以带着成见去看问题,是因为他不具备理性的思考能力。一个人内在的能力与他的表现应该是一致的。我在这点上错了,大错特错,错得离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一个人之所以带着成见去看问题,是因为他愿意这样做。为什么愿意这样做,重点在于,第一,用理性进行思考需要莫大的能量(关于能量的法则我在最后说明),第二,用成见看问题的效率最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部份情况下成见是对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与其说是一种思想上的惰性,不如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人生需要处理太多的事情,必须要使用成见这种有效率的判断手段。所以,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得出非理性的错误结论,并不能证明这个人不具备理性的思考能力,相反,这个人可能完全有能力,只是没去用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每个人都是这样做的,只是多少的区别而已,我同样也不例外。和用激素增肥一样,这种“效率”是需要代价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是使用理性思考去得出结论,还是用成见去得出结论,自己是无法查觉的,每个人永远会以为自己是通过理性的,自我的思考得出这个结论的,这就是使用成见最危险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所以得到的结论同样都构成了“自我”的一部份,因为自我防御的力量,也就意味着要需要付出巨大的能量才能修正。<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就比如说,在我的心中有两个这样的角色,一个郭敬明,一个史玉柱,在最初接触这两个人的时候,我只是简单地了解了他们的经历,我对他们两个人印象是利用社会上的成见,以及“自以为是的思考”来决定的。当然,在我当时的心中,我绝没有“认为”我是根据社会上的成见来评价这两个人的,我觉得我看透了这两个人的本质,并且对此毫无怀疑。<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自从我领悟我上面所说的问题时,我尝试再分析这两个人,真正地去感受这两个人。这绝非简单的事情,虽然我的经历,我的知识已经足够理解这两个人,但“具有理解的条件”和“去理解”是截然不同的。后者需要莫大的能量,之前形成的印象越大,要扭转这个印象需要的能量越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从前,我看不起这两个人,看不起他们的成功,但是,现在我尊敬这两个人,能够理解到这两个人成功的“力”。<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除了这两个例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例子,那就是我关于父亲的印象,从看不起父亲到尊敬父亲,与这个印象的“斗争”消耗的时间和能量的巨大一言难尽,放在另外的地方再说。先来说下游戏中的几个事情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九 小事件<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我的印象当中有这么几件事,第一是关于游戏中的交易体系。我关于游戏设计的一个理念就是不把游戏做成现在的“圈钱”的游戏。我在游戏中使用的就是所谓的“第四代收费系统”,我还专门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来介绍其中的原理以及经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基本的设计就是游戏中不出售道具(出售道具是第三代收费机制——道具收费的重点,也因为这个原因,被称为圈钱的机制),道具由玩家在拍卖市场进行出售。商家从其中抽税,税率<span lang="EN-US">50%</span>。<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作为我的想法是,在原来的机制下,本来道具是由商家出售的,玩家即便有剩余价值也无法利用,一分钱都没得赚。所以,商家让玩家有机会得到<span lang="EN-US">50%</span>的收益,玩家是赚了。然而,玩家心内中想的是,我一件东西卖<span lang="EN-US">100G</span>,只得<span lang="EN-US">50G</span>,商家把我的<span lang="EN-US">50G</span>吃了。我十分郁闷。<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机制给玩家造成的印象似乎比直接出售道具还要坏。我最初很不解,为什么玩家会这样想。现在却很明白,没有玩家会使用能量去理解游戏的整个体系和意义,眼前的感觉才是重要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2</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还有一个关于游戏感觉的问题。为了不让游戏变成“圈钱”的游戏,我做了不少的控制,游戏有很多能够赚钱的部份我都牺牲了,因为如果这些部份道具化,有钱的玩家可以迅速获得优势。<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有一次我上线(意思是在游戏中配置)了一个道具,卖<span lang="EN-US">5</span>块钱的,用来更名的道具。更名当然不影响游戏平衡性。这个道具本来使用的机会就少,要靠这个赚点钱是不可能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时有一个玩家<span lang="EN-US">Y</span>,因为我上线这个道具吵着要离开游戏,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恨,好像我上线这样的一个道具就如同犯罪一样。<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震惊了,这个游戏的收费体制大家都是看得到的,相对于其它的游戏做出了多大的让步也是可以计算的。然而,就是因为这么一个小的,赚不到钱的道具,这个游戏给人的印象变成了一个圈钱的游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3</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一次和一个玩家<span lang="EN-US">D</span>的聊天中谈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玩家<span lang="EN-US">D</span>的思想十分古怪,要整理起来得费一翻功夫。一方面他表示支持我的理念,一方面他又说游戏要以赚到钱为目标。之后我们说到了游戏中的装备冠名的问题。每次搞活动,充值最多的玩家可以得到一件冠名装备做为纪念品,一般充值最多的玩家也就<span lang="EN-US">500</span>,但是最多也有充值<span lang="EN-US">1000</span>以上的,他说我这个装备冠名的点子真是绝妙,不过,赚个<span lang="EN-US">500</span>也就够了,没必要搞成<span lang="EN-US">1000</span>以上的。接下来才是最喜剧的,他表示理解我,因为我现在穷,想多赚点钱无可厚非。<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当时是傻眼了,就像是受到了<span lang="EN-US">N</span>套莫名其妙的左右组合拳的攻击。首先,当时的活动是充值最高的玩家得到这件纪念品,也就是说,如果最高充值的人是<span lang="EN-US">500</span>就是<span lang="EN-US">500</span>的人得,如果最高充值的是<span lang="EN-US">1000</span>那就是<span lang="EN-US">1000</span>,决定权在玩家手上。<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感觉他的意思是赚<span lang="EN-US">500</span>是正当的,赚<span lang="EN-US">1000</span>元就有点过份了,只不过你现在经济困难,做点过份的事情我表示“可以接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震惊了,后来这件事情在我脑中反复地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然后我悟到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道理,一个证明人是依靠感觉驱动而不是依靠理性驱动的绝对佐证。我明白了我以前错在了哪个地方,大错特错,错得离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为什么不想把游戏变成一个圈钱的游戏?人不是没有目的就这样做的,在背后支持我的是“君之爱财,取之有道”的这个信念。一个人赚钱之所以受到社会的抨击,是因为违反了这个原则,一个人赚钱之所以会得到赞扬,是因为坚守了这个原则。所以这些圈钱的游戏被骂得狗血淋头。<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人们不是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来评价,而是用“君子爱财,取之有量”来评价。当然,人们的思考模式不是直接认为赚的钱多就是坏人,这其中有一个复杂的迂回过程,只是最终的结果会变成这样。人们不知不觉地使用了这个迂回过程,关于这个过程,分析完所有的力之后才能表述。<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现在只是单说这个结论,我得到这个结论之后,用它去分析以往累积的知识,发觉“有量”这个观察模式比“有道”这个观察模式更加贴近现实。聪明的商人都是照这个原则行动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摘抄一段富兰克林自传中的一句话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衣着朴素,从不到任何娱乐场所鬼混,也不去钓鱼、打猎。为了不让人们看出我的生意特别兴隆,我甚至亲自用手推车在大街上运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是我把小说发到论坛上之后的事情。我为游戏写的小说中有第一卷,大概有<span lang="EN-US">5</span>、<span lang="EN-US">6</span>万字。<span lang="EN-US">D</span>看了介绍就说这个小说很俗,俗的理由是什么?因为这个游戏中主角使用的游戏控制器是手镯,为什么这会俗?因为有一部很出名的叫《猎人》的漫画里面也使用了同样的设定,只不过那用的是戒指。<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游戏的聊天室里面,<span lang="EN-US">C</span>也在大说特说,批评写得如何如何中二,写得如何如何跟其它<span lang="EN-US">YY</span>小说一样,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想法,因为他的想法和我是一致的,如果读了之后不会有这种感觉才是啊。谈到最后,我才知道他只读了一节。<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最后是<span lang="EN-US">G</span>,他给出的意见很中肯,他跟我聊天时已经看了一半了。他在这里说了一个很不错的观点,一个有韵味的作品只看一段就能感觉出韵味来了。这个观点是没错,但是我觉得哭笑不得的是,<span lang="EN-US">C</span>居然拿这个用来辩护自己只读了一节的行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对<span lang="EN-US">C</span>说你怎么只读一段就下这样的评价呢?<span lang="EN-US">C</span>捡起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我读了一节就感觉到你的小说的韵味了。我只有哭笑不得,韵味就是一个文章的灵魂,这是通过整个文章来体现的,只有一种情况,只读一小段也能感觉文章的韵味,那就是自己的观察模式与作者的观察模式同调的时刻。能够感觉到文章的韵味,对于读书的人来说就是与作者心灵相通,至福的时刻。<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更哭笑不得的还在后面。这场聊天之后<span lang="EN-US">D</span>就愤然离开游戏了,理由似乎是因为他看到我和<span lang="EN-US">G</span>谈得比较来,觉得很不爽。对于我来说又是莫名其妙的组合拳,我花了很久才搞明白其中的道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十 本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关于能够引起这种思考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记录了。这里面说明两个重要的东西,事物实际的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这个东西的感觉。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或者听上去像是一个失败者的哀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得到”这个结论很简单,“接受”这个结论才是最困难的。一个人的观点决定一个人的行动策略。对于制作游戏来说,我有我想要达成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策略。而做为策略的根本性的东西动摇了,这个策略也完全崩溃。这不仅对游戏,对人生也是一样的。接受这个结论的困难之处在于要重写整个对于人的印象——用一个无聊的景象去覆盖一个美丽的景象。<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就如同一个人小时候觉得世界是美好的,所有人都本性善良,结果发现这个社会完全相反。在我没有领悟到“真宝”的秘密之前,我是拒绝接受这个结论的。因为我只明白这个结论,明白“<span lang="EN-US">WHAT</span>”,但是不明白为什么人会这样做,不明白“<span lang="EN-US">WHY</span>”。<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关于这个的进一步思考需要等到五种力完全介绍完之后再介绍。现在只说一下在我接受这个结论之后,对于我的影响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结论的正确就导致一个必然的结论:“游戏是否好玩”和“游戏是否让玩家觉得好玩”这两个在我原来的观点中相等同的概念变成并不等同的东西。<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可以说,在接受这个结论之前,我在开发游戏中更多考虑的是游戏本身的设计,然后要求玩家应该怎样玩这个游戏。在这之后,我在开发游戏中更多地考虑了玩家事情,每一次设计可以说是一次博弈,既要设计出好玩的东西,又要能够引导玩家去感受到这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用来比喻就像是药和糖衣的关系。一个人生病了要吃药是种必然,无论药上面是否有糖衣还是都得吃下去。以前,我就认为药对于人来说才是重要的,认为一个人应该能够理解药的作用,就算是一时间苦,之后身体会舒服。忽略了糖衣的必要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我的这种转变才刚刚起步,游戏中仍然充斥着原来的思想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这个和理性所导致的变化不一样,不是一种大厦的崩溃,而是一种态度的转变。他不能一瞬间将整个系统重建,而是逐步影响每一个细节。<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有时候觉得这个转变很奇怪,因为从小到大,无论看什么文学作品,电影,动画,里面都讲述为他人着想这个主题,我对此也十分认同,也为之感动,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并且也自以为成为这样一个人了。照这个结论来说,我根本没有“转变”,因为我做游戏秉承的理念就是希望大家得到快乐,创造充满爱与温暖的游戏。那么,这个“转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转变出在“细节”上!从大的角度来说是为他人着想,这更像是一个蒙蔽了自己视线的挡箭牌。如果以为从大的角度来说为他人角度就够了,是十分危险的,我以前没有领悟到这点!就比如说,父母总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是,这是一种“总地来说”的爱,并不是贯注到每一个细节之中,父母就利用这个“大爱”作为自己的挡箭牌,来正当化自己的一切行为。为什么说危险?因为做父母的人自身也是没有自觉的,他们会自以为因为自己拥有这个“大爱”,所以任何小的行为同样也是如此。<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人们对于“大爱”并不关心,只有以绝对理性进行思考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大部份人无法做到,也可以说没有必要。相反更多人注重的是小的事情上体现的爱。细节决定成败在这里仍然也是有用的。这个观察模式更符合现实。<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十一 大博弈 针锋相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先讲一段游戏中的故事吧。这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段故事,也是一个对我来说的大博弈。对于这个事件的反复探求最终使我领悟到王者之力,并且找到了真正的宝藏。我尽量详实地记录这一重大事件。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我谈到的感觉都是我当时的感觉,比如我说“我认为”,就是说我当时那样认为,之后的改观在另一卷进行介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事情起源于一次游戏的更新。当时我完成了特殊的七个副本(游戏中的关卡)中的最后两个,这七个副本每个都使用不同的“模式(<span lang="EN-US">PATTEN</span>)”,而最后的这两个是集大成者。但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更新的时候已经有许多玩家无法使用到这两个副本中的奖励了。为了更好地测试这两个副本,我决定将这两个副本中的奖励范围扩大,使更多的玩家可以利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开始是由一个玩家对这个进行了建议,我当然正有此意,所以就表示同意了。我表态之后,马上受到了以<span lang="EN-US">R</span>为首的一群<span lang="EN-US">RMB</span>玩家(游戏中花钱的玩家)的反对。大有如果我这样做他们就离开游戏的架势。当时正值游戏要开展活动的前夕,我当然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闹出什么事来,于是我决定忍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反对这个改动的理由是因为游戏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种情况是这样的。游戏中拥有“时代”这样一个阶段的概念,副本的奖励只在某个时代有效,在新的时代之后,这个奖励就无法使用了。但是如果在前一个时代使用了这个奖励,效果仍然会存留。拿个现实中的比喻来说明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比如有个封闭的社区中这样一种房,你只能<span lang="EN-US">30</span>岁之前买,<span lang="EN-US">30</span>岁之后就不能买了。于是<span lang="EN-US">R</span>花钱买了这个房。跟他处于同一个年龄的人不像他这么有钱,所以买不起这种房。大家都到了<span lang="EN-US">40</span>岁,<span lang="EN-US">R</span>与一部份人有房,其它人没有房。因为种种原因,社区改变了政策,到了<span lang="EN-US">30</span>岁之后大家仍然可以买这个房子,而且不一定要花钱,可以通过参与社区的劳动来代替,你在社区服务<span lang="EN-US">10</span>年就可以享受这套房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反对的理由有两种,第一,这样修改政策后,自己原来花的钱就贬值了,因为不需花钱也可以有,钱等于花冤枉了。我最初以为他反对的理由主要在这里。属于他一派的另一个玩家<span lang="EN-US">M</span>就是因为这个理由反对的,而且反复地说反复地说,几乎每天都要哀叹一次自己的钱花得太冤枉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span lang="EN-US">R</span>反对的理由更多在另一点上,这个理由是我认识过的最卑劣的理由,虽然我以前在电影动画里面也见到过相同的,但实际遇到还是第一次。事实上,<span lang="EN-US">R</span>属于十分有钱的那种人,花钱花冤枉当然也存在心痛,但这不是重点,因为他有的是钱,最重要的是,这个制度修改之后,之前没有房的人也和他一样有房了,自己失去了与他人的区别!这才是他真正觉得无法接受的地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震惊了。这个理由不是我的推断,不是我的猜测,而是他亲口说的,如果他不亲口说,我甚至不相信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在我的观察模式中根本没有这种想法的容身之处,我以往接受的所有教育,看过的所有作品都无一是在批评这种思想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虽然现在我完全了解了这种想法的由来,也不认为这是一种卑劣的想法,不仅知道了这世界的人正是被这种想法支配,也了解了这种想法的由来,但我当时的确是对这个想法拥有无限的反感。作为游戏设计者,怎么可能支持这种想法呢?一个游戏设计者应该公平地考虑每一个玩家才是啊。<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以上就是大概的状态,真正的博弈现在开始。所谓的博弈都有两个关键的东西,策略(<span lang="EN-US">TACTICS</span>)和报酬(<span lang="EN-US">PAYOFF</span>),意味着你想获得些什么,得怎么做。<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的博弈的<span lang="EN-US">PAYOFF</span>如果是阻止我进行这个改制,那么对于他来说就无所谓博弈了,因为这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实现。<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的<span lang="EN-US">PAYOFF</span>当然也不是进行这个改制,因为进行这个改制是注定的,我的目的在改制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顺利地进行这个改制,我预期的最好的结果就是他们能够理解这个改制,仍然继续在这个游戏里面玩。<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十二 大博弈 生死抉择<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一阶段是忍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地方的这个行动的策略是受到了钱的影响,马上就要进入活动(大家可以把游戏里面的活动理解为商店的打折,这时充值有很多优惠,有许多人是不到打折的时候不会买东西,游戏里面的玩家也是不一样,不到活动时不会充值),如果这时跟以<span lang="EN-US">R</span>为首的<span lang="EN-US">RMB</span>玩家闹翻,等于到手的鸭子就飞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上面这个是理性层面的理由,是为了钱而忍。另外一个理由是感性层面的。自从游戏开服以来,我可以说“与社会接触”了,每天需要跟玩家打交道,自然也要求处理人际关系的各种技巧,我也有意图地修炼自己的能力,算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我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斗士,一开始拥有“勇”的特质的人通常是这种性格,我从小时候开始就极具攻击性——无论言行还是思想。就如同我上面说的思想拥有习惯一样,这个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但是这一年多来我的确拥有了很多成长。<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是从前的我,肯定是这种思想——这点钱有什么了不起,老子损失得起,我凭什么要忍。而现在指导我的思想是——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忍,忍无可忍,从头再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于是我宣布暂时不对制度进行调整,活动顺利进行,<span lang="EN-US">R</span>和<span lang="EN-US">R</span>和另一个朋友<span lang="EN-US">H</span>充值的金额也超过我了的预期。这个阶段的博弈可以说是双赢的。因为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那时候我虽然觉得为了钱低头是一件不快的事情,但是确并非想象中那么难受,为了让他们充值,我还跟他们谈判,费了不少口舌。谈判达成,大家都很<span lang="EN-US">HAPPY</span>。在那个时候,我对他们还是充满好感,认为他们还是会顶我(在改制上)。<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但这种转变还没有维持一瞬就马上崩溃了。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时<span lang="EN-US">R</span>因为充值的原因得到了冠名的道具。我把这个道具加入到了兑换奖励之中,这样全服务器的玩家就可以兑换这个道具了。这让他十分生气,威胁要离开游戏。他对于他们的公会是一个重要人物,所以很多人都不希望他走,有些他们公会的成员发消息给我,说让我劝他。<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于是我去找他,我当时话语心平气和,尽量跟他讲道理,平息他的怒火。好像这也不管用,他还不愿意跟我说话,他的朋友<span lang="EN-US">H</span>出面跟我来谈判的。最后谈判的结果是把奖励道具撤下来,还补偿他一些东西,又赔礼又道歉才把事情平息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当时说我是一片好意。当然,我并没有说谎,因为更多人使用也就提高了道具的知名度,我认为他应该高兴才是。但是,我在这一点上大错特错,错得离谱。这就是用我自己的观察模式去测量别人时的误差!在我的观察模式中,人应该做的就是分享,自己有什么好东西,其它人如果能够同样拥有就好了。但这仅仅是我的思想,世界上其它人并不是这样想的。其它人的观察模式是如果我有辆宝马,其它人尽量没有宝马就好了,这样我就牛<span lang="EN-US">X</span>。我上面说的他关于房子的感觉就是如出一辙,我早应该在那个时候就觉悟的,但是我直到很后来,也就是最近才领悟到这个道理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不理解的东西还有另外一层。在他的愤怒中还包含了一层意思,因为冠名道具这个纪念品是他充值了这么多才拥有的,所以他花了这么多钱就应该怎么怎么样。我当时对这个观点也不理解。因为冠名道具是一个纪念品,是赠品,并不需要花钱的。比如说你充值<span lang="EN-US">1000</span>元就送纪念品,但是你充值的<span lang="EN-US">1000</span>仍然在那里啊!其它充值<span lang="EN-US">500</span>的人并没有纪念品,而你在游戏中的<span lang="EN-US">1000</span>和其它人充值<span lang="EN-US">2</span>个<span lang="EN-US">500</span>得到价值是一样的。所以你凭什么说你“花了<span lang="EN-US">1000</span>”来买了一个纪念品?<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事实上,后来<span lang="EN-US">R</span>装备离开游戏的时候,将自己手中的游戏币贱价出售,回收了一部份<span lang="EN-US">RMB</span>。回收的比例是<span lang="EN-US">1/4</span>,因为他必须用高于商家的价<span lang="EN-US">2</span>倍来出售。比如说游戏里面充值<span lang="EN-US">100</span>元可以得到<span lang="EN-US">1000</span>点,那么从他手里买,<span lang="EN-US">100</span>元可以买<span lang="EN-US">2000</span>点。那么为什么不是<span lang="EN-US">1/2</span>而是<span lang="EN-US">1/4</span>呢?因为上面说的这个游戏有<span lang="EN-US">50%</span>的税率,这个税率是必须他承担的。如果游戏里面没有这么变态的税率,那么他以<span lang="EN-US">1/2</span>的价格回收是可以的。换句话说,如果充值<span lang="EN-US">1000</span>元得到了一个纪念品,<span lang="EN-US">1000</span>元的价值并没有消耗。这价值不是虚拟的,而是实在存在的。凭什么说“我花了多少元”呢?<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在这一点上也错了,虽然没有错得那么离谱。这就是所谓的“心理财包”问题。也是人们用感性思考的证明。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人的决断是由自己的感觉决定,而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关于心理财包有这样一个实验,分两组人进行提问。<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组的人问:电影票是<span lang="EN-US">70</span>元,你到电影院的时候掉了<span lang="EN-US">70</span>元,然后你还会花<span lang="EN-US">70</span>元买票看电影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B</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组的人问:电影票是<span lang="EN-US">70</span>元,你到电影院买了<span lang="EN-US">70</span>元的票,然后票掉了,你还会花<span lang="EN-US">70</span>元买票看电影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结果<span lang="EN-US">A</span>组大部份人选择买票看电影,<span lang="EN-US">B</span>组的大部份选择直接回家了。然而,从理性上来说,这两者面对的都是同样一个局面,选择的结果都只有两种,<span lang="EN-US">1</span>、不看电影,消耗<span lang="EN-US">70</span>元。<span lang="EN-US">2</span>、继续看电影,消耗<span lang="EN-US">140</span>元。<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道理虽然简单,我也很早就明白了,但是要将其实际应用到每一个行为的博弈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其中也隐藏了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十三 大博弈 忍辱负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继续说故事吧。虽然谈判时我话语很和气,但是我的的感觉是肺都气炸了。纪念品上消耗钱没有消耗钱先不说,游戏中的冠名道具也是游戏中的道具,这个道具在游戏中出现的形式是由我这个游戏设计者决定的,其它人凭什么来指手划脚?游戏的<span lang="EN-US">2</span>服也同样有玩家充值几乎差不多的金额,但是他却什么意见也没有。凭什么你还得我去赔礼道歉?我当时怒发冲冠,如果要形容就等于说别人来你家做客,然后把你老婆了,然后他觉得不够爽,你还得去跟他赔礼道歉。至少当时我的感觉是这样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时候我选择的态度是忍。我虽然忍无可忍,但是从头再忍。能够驱动我做出这样的决策的不是因为理性的元素,不是想他继续在游戏里面,也不是怕得罪他。而是因为另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和思想的习惯很相似,但是因为作用的时间的原因,显得有些不同。他同样也是思想中拥有的强大的力量,一把十分危险的双刃剑,它叫做“思想的惯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人无处不受到这种思想的惯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工作一天,带着满身的郁闷回家,那么他的思想状态仍然会持续,对家里也造成影响。有些地方拥有特别的传统仪式来解除这种惯性,比如说日本人工作回家之后会先泡一会澡,放松自己,忘记工作上的事情。这样惯性就消除了,如果一回家就和家族交流,反而会不好。当然,有些人把这个仪式在回家的路上就完成了,每个人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就不多说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时控制我的就是这种思想上的惯性。我当时的忍可以说是花费了巨大的能量,在活动过程中,我告诉自己要忍,要忍,要忍。所以,当时这个不应该忍的事情出现的时候,我仍然还是选择了忍。回顾整个事件的博弈,我在这个地方做出的选择是最大的失误!大错特错,错得离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对于人际关系上的策略是熟知的。这里面有许多可以遵守的铁则。铁则的其中之一就是绝不要说对方是错的——无论对方是不是错的。我最想说的是“你算哪根葱啊?”但这肯定是不能说出口的。然而,我那个时候还没有深刻地理解到,人生的博弈除了“策略<span lang="EN-US">(TACTICS)</span>”之外,还有更大一层的“战略<span lang="EN-US">(STRATAGEM)</span>”。<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中国有句俗话:“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这里的忍指的是残忍,也就是说,慈母有败子的原因,是因为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能狠下心来管教他,虽然慈母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在策略上都是胜利的,但是在整个战略上却失败了,因为慈母已经给孩子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虽然在策略上的博弈我赢了——可以说是双赢,但是对于整个战略来说却是严重的失败。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我们当时的博弈就是在相互地挑战大家的权威。<span lang="EN-US">R</span>的权威就是在游戏里面独有的地位。我的权威就是我自己做的游戏由我自己控制。<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无法接受“策略”上的失败,这就是我犯下的最大的错误。第一次以<span lang="EN-US">R</span>为首的玩家挑战我的权威,我忍了,第二次他再挑战我的权威,我又忍了。我之所以忍,有我自己的理由,但是,如果站在他的角度来说,我有什么理由那不是重点,那是我“脑内”的东西,他所知道的是他是我的主顾,有钱就是大爷,他威胁我我就会屈服,我说白了就是一个软脚虾。<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最大的失策就是在这里。我只专注于每一场博弈的胜利,却没有关注大局。因为对方对于你是什么印象,决定了他以后的博弈策略。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以他为首的一群人只要游戏里面有什么改动影响到他们的利益,马上就使用威胁,说“你想我们都退出游戏吗”,要求补偿这补偿那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大家知道传统的女性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三大博弈绝技。也许第一次他跟你吵架的时候真的是想上吊,但是如果那时候处理不当,对于以后的她来说,上吊就不是她真的想上吊,而是他知道这样做你就会屈服。国际上不和恐怖份子谈判也是出于同一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我自游戏上线以来最难熬的第二个时刻(第一个是思考理性时导致整个大厦崩溃的时候)。这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赚到钱却很难受是什么滋味。<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那个时候,我对于事局的分析并没有像现在这么透彻。我那时只有几个简单的结论,经过这个事件之后,我心中认定了<span lang="EN-US">R</span>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这样的人要理解我的改制是不可能的。第二,如果他们这样闹下去我根本没有办法正常开发游戏。因为这个游戏必然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制,可以说是要“革命”,想想看,要“革命”却不损害即得利益者的利益,这可能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十四 大博弈 卧薪尝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自那之后,我的博弈目标改变了,我的目的不是想让他们继续留在游戏里面,而是想办法把他们赶出游戏,但是又不能太得罪他们。为什么我怕得罪他们?因为我当时认定他心胸狭窄,俗话说就是小人(当然,这是我那时候的想法,是错的。我现在明白这世界上没有小人,只有愿意使用能量和不愿意使用能量的区别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古人云,原话记不清楚了,反正意思就是说你如果要和小人绝交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地来。我以前不知道这个道理,曾经犯过一次错误,跟一个朋友绝交时就一刀两断,之后他就处心积虑地想陷害我,没事就来挖苦我。而我之前从来没有做过伤害过他的事情。我吃了这次亏之后,把“小人得罪不得”刻在了我的心上。如果你得罪了小人,他们以后肯定会千方百计地报复你,这是我最想避免的局面。<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博弈目标改变之后,那么策略也随之改变。那我的策略是什么呢?没有!我当时的确叫束手无策。虽然我当时的心里强烈地有这种想法,但的确找不到办法。要把人赶走,还不能得罪他们等于说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美女,想上她又想让她倒给钱给你一样。所以我也只有忍,只是想办法实现另一个目标,就是对游戏进行改制。<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前面说了,这个改制关系到游戏的模式(<span lang="EN-US">PATTEN</span>)是否成功,对于我来说是必须的。因为这个模式影响整个游戏的未来,我必须要让玩家来体验这个模式。那么怎么办呢?我想到使用民主的力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以前总是有玩家说,我进行修改之前应该把修改的方案拿出来,大家讨论。但是我从来没有信任过民主的力量,因为我知道,无论“大多数人”怎么想,不同意的人仍然是不会同意,大家的心中有各自的正义,也有各自的“算盘”,对于我来说,把修改的方案拿出来让大家投票讨论,和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民主选举一样,都只是一种表演而已。以后好用这个当作自己的一个武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投票顺利进行,大部份人都支持进行修改。为什么支持道理还不简单吗?本来自己到了<span lang="EN-US">40</span>岁没办法买房了,现在还可以买,谁不支持啊?就比如说现在全国房价都降一半,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当然是拍手称快的好事。可是,已经买了房的人肯定是不会干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投票结束之后,我马上进行改制了吗?没有,我知道这样肯定会刺激以<span lang="EN-US">R</span>为首的玩家。因为发动投票等于是跟他们吵了一架。在这里,我只好相信时间的力量了,等大家都平静点再动手。所以我潜伏着,等待着时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又有玩家提出修改的要求了。当然<span lang="EN-US">R</span>又站出来反对,这时候我当然义无反顾地推行修改了。说实话,那时候我的心境有些奇怪,进行修改的必要性自然是我做出决策的原因,但那时最大的驱动力还是<span lang="EN-US">R</span>反对这个事情。我当时的心态是:这游戏是你做的还是我做的啊?你说不能改,我偏就要改。像小孩子一样的心态。<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当时很清楚自己的这种心态,并且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自己的心还像个小孩子才是好的。因为这年多以来,我感觉自己成为一个“大人”了,我小时总是想成为一个成熟的“大人”,但是实际成为大人之后,才知道大人真是这个世界上最恶心的生物,虽然大人能够让事态向自己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在镜子中看到变成这样的自己,我肯定会向他吐口水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改制之后,以<span lang="EN-US">R</span>为首的一群人当然又开始闹。<span lang="EN-US">R</span>的好朋友<span lang="EN-US">H</span>负责出来跟我谈判。那段谈判的记录我至今仍然保留着,这是我这辈子经历过的最恶心的场面,包括我在内,参与这场谈判的主角都是恶心的大人。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不会为他人着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算盘,但是说出来的都是冠冕堂皇的道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从我的角度来说几段这个谈判的内容吧。<span lang="EN-US">H</span>旁敲侧击地说<span lang="EN-US">RMB</span>玩家的重要性,意思是警告我,得罪了他们我就没有收入,日子就不好过。我点头哈腰地说,是的,是的,我当然理解,你们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我是靠你们养活的。然而,我心里面想的是,谁稀罕你们这几个钱啊,游戏里面有收入就有收入,没收入我也有其它来钱的办法,我不是为了这几个钱在家里面省吃俭用蹲了这几年的,要圈钱也是去圈个几千万,圈几千块算个屁啊!<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接下来<span lang="EN-US">H</span>说这次事情要我们就这么算了也可以,但是你得和我们定下一个协议,以后有什么改动必须保证不伤害到我们的“根本利益”。我这次没有点头哈腰,一口回绝了。因为这在技术上就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想制作出好游戏,必须还要大改特改,别说他们的“根本利益”,就是服务器里面的任何玩家的任何利益都会损伤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然,我回绝之后,仍然是点头哈腰地解释我这个游戏需要改进,请你们理解等等之类,言辞卑谦。然而,我心里面想说的是:照你们这样三天两头就来闹一下利益问题,我怎么可能照顾得过来。我巴不得把你们赶出游戏,就是找不到好的办法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谈判当然谈不拢,后来<span lang="EN-US">H</span>决定多方会谈,他建了一个讨论群,里面有<span lang="EN-US">R</span>以及他们行会的代表人物。我是不想进入这个会谈的,因为大家想要说什么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说什么也没有用这个事实我也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是无视又会得罪人,只有硬着头皮谈。这段记录我保留下来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谈判的策略我是懂的,反正我横说竖说只有一个话题,什么都是我的错,求大家理解。除了指出对方的一些硬性误解以外(比如说某个技能的使用范围),其它的东西都是打太极拳。<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就比如说<span lang="EN-US">R</span>说,你这样改制虽然是想让大家来测试新的模式,但是其它玩家不会来使用这个新的模式,而只是会利用这个机制消耗掉原来的一些奖励而已。我当然知道大家肯定会来尝试的,这个修改是几个月前的事情,而游戏运行到现在,大家对于新的模式的探索证明我的看法才是对的,不少人都拿到了终极宝物。但我在当时进行口舌之争又有什么用?所以只有他说什么就是什么。<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讨论群里面有不少人参与,参与的某个人也许是看到我被说得太可怜了,私底给我发信息说,“你开发游戏不要在意那么多,有很多人只是站在自己利益角度来看问题的。”当时我真的很感动,想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但是我还是忍住了。只说了句谢谢还是什么的,记得不清楚了。我心里面想说的是:我当然知道这些人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来看问题的。我不是不知道这点,我是知道这一点,但是除了这样“表演”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难倒站起来说:打倒土豪就是我创造游戏的信念吗……自掘坟墓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之后他们要求要赔款什么的,我当然也拒绝了。这个谈判当然无果而终,我本来以为他们经过这次事件之后会离开游戏,然而,他们没有。至于是因为我卑躬屈膝的态度起了效果还是其它的什么原因,我就不清楚了。我只知道一点,他们在游戏里面比离开游戏更糟糕。<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其实一直不想接受这样的想法,一个游戏中存在那种对游戏有副面影响的玩家吗?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个人的仇恨的感觉才带来这样的感觉。直到我后来在新闻上看到一篇外国的专家的分析,我才知道,的确是存在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十五 大博弈 天降奇兵<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无论是坏的东西还是好的东西都是会传染的。他们在游戏中一天,游戏就像染了病毒一样。比如说有这样一个玩家<span lang="EN-US">M</span>,就是上面说的每天都抱怨的<span lang="EN-US">M</span>。一开始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只是发几句牢骚而已。后来态度突然变得有攻击性了,变成和<span lang="EN-US">R</span>一样的,有什么事情都要来挖苦几句。我想,肯定是<span lang="EN-US">R</span>向他灌输了什么东西。当然,我并不是说<span lang="EN-US">R</span>故意这样做的,是故意还是不故意我没办法知道。他只需要两个人一起闲聊吃花生的时候,你吃一个花生骂一句,我吃一个花生骂一句就行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就像上面所说的,要把他们赶走又不能得罪他们,这是一个至难的课题。我束手无策。就在这时,突然天降奇兵了!这个奇兵就是上面出现过擅长组合拳的玩家<span lang="EN-US">D</span>。<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他发动这场天降奇兵的战役之前,我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理解者,比如说<span lang="EN-US">R</span>等人闹事的时候,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只不过是既得利益的人阻止他人获得利益而已,你根本没有必要在乎这些人。我当时对他说,我当然知道,只是想稳妥地解决问题而已。不过,我想他可能还是有些误会,在他的眼中,我说的稳妥不是指的还想让<span lang="EN-US">R</span>等人在游戏里面,还要充值,而是指不能得罪他们到想到报复我的程度。报复才是麻烦的事情。<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不管他有没有理解到我的意思,他最终帮我完成了这一个目标。<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事件在上面的“小事件”中的<span lang="EN-US">4</span>之后发生。<span lang="EN-US">D</span>离开游戏之后,<span lang="EN-US">D</span>把自己的行会里面的人都解散了,自己的兵力装备全部删除了,一种日本武士的切腹行为。<span lang="EN-US">D</span>的朋友<span lang="EN-US">F</span>来找到我,说<span lang="EN-US">D</span>在发脾气,自己正劝他,看我能不能想下办法。<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于是我把他踢出行会的人找了回来。玩过网游的人都知道,离开游戏的人之中有这样一种人,自己不喜欢游戏,退出了,也要其它人也没法玩。当时在我的眼中他就是那种人,正在努力制造破坏。我当时想做的就是阻止这种破坏,我想他生气应该只是一时的事情,生气完了就会回来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的做法是出于一片好意,当然,如果看到有人在游戏里面搞破坏,想办法要阻止这也叫“恶意”的话,我还是存在一部份的“恶意”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还在论坛上跟他开玩笑。但是我没有考虑到他当时的心态,他的思想组合拳的确很难预测。他居然大发雷霆。这个事件在这个阶段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灾难,接下来<span lang="EN-US">R</span>和<span lang="EN-US">R</span>的朋友<span lang="EN-US">H</span>也加入到这事件里面,我知道他们出什么事情都要来挖苦我一下,只好对这个灾上加灾认命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灾难的转机就在这里!也许是战略家的预感,也许是我潜伏在他们群里,听到的蛛丝马迹。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们在这件事件上不只是挖苦我一下,也想展示一下他们的权威。这就说明他们又会拿出那套威胁来。对于我来说,这是天赐良机啊,<span lang="EN-US">D</span>一瞬间从破坏神变成我的福将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后来果然如同我所料。在里面他当然大骂特骂,把我说得卑鄙无耻。比如说我要保留行会是想占有<span lang="EN-US">D</span>的劳动成果,不让他建立的公会成就白费了,先不说我保留公会是为了<span lang="EN-US">D</span>好,对于我来说,神马成就都是浮云,因为在我接下来的改制中,这些会删得一干两净,这成果有没有根本毫无关系,他不知道这点没关系,我知道就行了。他既然这样说,我就随他唱和吧。<span lang="EN-US">H</span>也加入进来,我就在那里打太极,说的东西稀里糊涂,说了什么我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因为说什么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表演。<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最后他们终于决定“给我点厉害看看”,他们就像革命群众相互响应一样,把自己标榜成玩家<span lang="EN-US">D</span>的革命的响应着,退出了游戏,还号召同一个公会的人也离开游戏,一起去另一个游戏。当然,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但是这是预计中的,<span lang="EN-US">Acceptable</span>的损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他们离开游戏之后,我马上态度<span lang="EN-US">180</span>度转变,承认自己的错误。说自己插手这个事情是大错特错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同样是一种表演,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威”得到了尊重。最后的结果可以说是一种双赢,不仅他们自己的权威得到了展现,他们应该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他们离开游戏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事情得罪了他们,而是他们自己自愿成为了“光荣的革命响应者”,因为狠狠地“给了我点颜色看看”。对于我来说,我则是恨不得放鞭炮来庆祝这个事情,不仅达到了自己的要求,对方被死了的人拉来垫背还不自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地方的时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他们离开游戏之前我就承认错误,那么他们的权威得到了满足,他们还在游戏里面,对于以后的发展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他们更会以为我是个软脚虾,以后更会变本加厉地使用权威。但离开游戏之后就不同了,已经说出口的决定无法更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之后他们也没有展开什么报复行为。<span lang="EN-US">H</span>再也没有在我面前出现过,<span lang="EN-US">R</span>只是有时论坛里面冒个头挖苦我一下而已。这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你知道吗?<span lang="EN-US">R</span>在骂的过程中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是个虚伪的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你知道吗?他说的这句话是对的!然而问题是,他认为我虚伪的地方我却是最真诚的,我一片好意的行为他不相信。而我虚伪的地方他却一无所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就比如说你同一个人说了<span lang="EN-US">A</span>、<span lang="EN-US">B</span>两件事情,别人指责你是一个大骗子,理由是你说的<span lang="EN-US">A</span>是谎言,然而,你说的<span lang="EN-US">A</span>是实话,<span lang="EN-US">B</span>才是谎言。结果虽然是对的,还有比这更讽刺的事情吗?你知道为什么这世界上坏人多好人少吗?因为好人做好事没有人相信,坏人做坏事没有人知道。<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不管怎么说,这一段主要的故事介绍完了,你以为我要说的都说完了吗?错了!这个故事中所讲的虽然也是我人生的经验,但是只是表层的伎俩,任何人际关系还是厚黑学里面都可以言传的东西。对于我来说,这段故事中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东西。影响这个事件中的人物行为更深层的因素我还没有开始分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真正的战斗在这个事件结束之后,这个战斗的参与者只有一个人,就是我自己。我在这个自身与自身的战斗中,终于领悟到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第四项力——王者之力的真正价值。<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十六 王者の宝</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拥有什么素质的人称为王者呢?威权?不,是器量。</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而决定器量最根源的力的名字是什么呢?忍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也是传承了千年,由无数人用自己的语言在讲述的道理。然而,讲述这些道理的人大都是文人,作为我来说,我给自己的定位不仅是文人,也是一个科学家。于是,我用科学家的语言来讲述忍耐是一种什么样的力:<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忍耐就是无视的力量,将集中力从一件事物移开的力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刚刚说了,真正的战斗在“大博弈”事件之后。这次事件的内容只是两个势力之间为了利益而展开的丑陋的斗争而已,稍有不同的是我的行为可以鼓吹成为了多数玩家的利益——事实上是如此,修改后受益众多的玩家——但这并不影响本质,因为我要取得任何自身的利益,都体现满足玩家利益之上。<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虽然这个事件已经结束,但我并未有从苦恼中解脱出来。我的决断是没有错的,即便现在让我选择,我仍然同样会执行修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样来比喻吧。一个生病的体制,一个生病的国家和一个生病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我的游戏就像是一个腿部被感染的病人。在我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第一是不做选择,腿部会继续被感染,虽然短期间不会有问题,但是终有一天会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第二个选择是狠下心把腿锯掉。<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做出的选择是第二个,虽然生命是保住了,虽然是正确的选择,但毕竟是少了一条腿。从游戏里面来说,<span lang="EN-US">R</span>和以<span lang="EN-US">R</span>为首的一批玩家离开,再加上<span lang="EN-US">D</span>和<span lang="EN-US">D</span>的同僚们,这两个势力都是游戏里面的充值大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直接损失了将近一半的<span lang="EN-US">RMB</span>客户,剩下的<span lang="EN-US">RMB</span>客户的信心也肯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这个事件之后,<span lang="EN-US">R</span>和<span lang="EN-US">R</span>的一个朋友<span lang="EN-US">M</span>仍然在游戏里面出现,但是每当我做什么举措,他们都用尖锐的言辞来攻击我。一开始的时候我还像个傻鸟,向他们解释我的苦衷,希望大家能够达成一部份的理解,之后我才明白这是人的特性,他们越看见你难受,看见你发火,心里面越高兴——这个行为模式在我当时根本没有理解,因为从来没有在我的观察模式中出现。之后我会专门有一篇论文来讲述我对于这个的理解。<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当然也有一定的自制力,作为一个游戏开发者,我也有立场上的问题。虽然他们对我百般侮辱,但我无法在表面上跟他们争执。然而,我的内心无法平静,只要我的心灵有闲暇的时候,我的脑中就浮现出他们对我的侮辱。那么,我是被这个侮辱缠绕着吗?也许有些人会是这样,但这是根据人的性格决定的,我是一个攻击性的人,所以他们对我的侮辱只在脑中出现一瞬间,取而代之的是我对他们的侮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那时心中想的是:他们凭什么这样骂我?这只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的怨念而已。而我的做法有利于游戏里面的大部份人,对于游戏的未来也是必要的。我别无选择。<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抱怨的内容很多,但不用多说,因为这种抱怨与所有人心中的抱怨是一样的,总之,对方是错的,自己是对的。可以说,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了。每个人都有这样天赋的“才能”。<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那只是三流的人的思想。我与这些人不同的是,还拥有二流的思想。一方面我在抱怨他们,诅咒他们,一方面也在用正面的思想为他们辩护。我并没有失去理性。冷静地分析,他们又在游戏里面玩,又曾经充过值,我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不少好处,无论怎么想都不应该抱怨他们。<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总而言之是宽容的理由,如果要找,自己的理性总能帮你找到这些的。然而,无论这二流的思想还是三流的思想,都没有把我从这个无间地狱之中解救出来。主宰我的总是副面的思想,真到我真正理解到了《秘密》中所说的秘密之一。<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秘密》这本书我在不久之前就买了,从中我领悟到了不少的道理。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领悟到这些道理是“认知”层面的理解,而不是“心灵”层面的理解,只是知道,而无法做到。我在买了《秘密》这本书之后,我上面说的那些东西仍然困扰我。<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心理层面的东西知道和做到有区别吗?有区别,一个天上,一下地下。要让自己的“认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只需要短短的时间,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而要将这个贯穿到自己的灵魂之中,则需要巨大的能量,不仅许多人也许一生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就算一时间能够做到,也不能保证之后能够做到。<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十七 间接战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秘密》中所说的一个秘密之一就是关于吸引力的作用。你越是关注一个事情,这个事情给你的印象就越深。越是关注不快的事情,就越是变得不快。所以,对于不快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想他。<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也许听起来很简单的道理,任何励志,心理解读方面的书都会讲到这个道理。可是,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无法接受的做法。因为,我是一个天生的勇士,天生的斗士。我从小看到的书,从到接受到的印象就是,面对困难,就要勇敢地面对,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情,就要反复地思考,直到想通为止。如果不去想,等于是一种现实逃避。对于我的人生哲学来说是不允许发生的事情!每当我听到有人说“让我们去玩,把不快的事情忘记吧”,我就把这种人当成弱者,这是弱者才拥有的言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虽然《秘密》中说的也许是至理名言,我在其它的书中也读到过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也读到了相反的东西。到底谁是对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种事情在学习知识中经常发生,比如说,古人有云:欲速则不达,然而古人又有云:事不宜迟。古人有云:三思而后行,然而古人又有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古人有云……总之云来云去,横竖都有理。所以为什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就算你知道了世界上所有的局应该怎么解,到头来每个局是个什么样的局你不清楚,就算知道了答案也没用啊。<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战斗不是认识层面的问题,而是心灵层面的战斗,如果我要认同这一点,代表着我要战胜自己,我要杀死自己。我要杀死秉承以往的信念的我,而这个我已经在我的灵魂中主宰了至今为止的所有岁月。我小时候总认为真正的战士应该堂堂正正,真正的将军应该勇敢无畏,我认为失去了这种品质,就等于被这个社会打垮了。我如果要改变,第一件要做的就是承认我被这个社会打垮了,以前我秉承的信念是幼稚的。我错了,大错特错,错得离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一个人与自身的战斗是这个世界上最艰难的战斗,一个人战胜自己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因为这种战斗中人能够感觉到的只有挫败感。就如同健身训练一样,本质上属于一种自残行为,然而,这是每一个强者都必须经过的试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说一下关于间接战略的事情吧。像上面说的,我认为堂堂堂正正,勇敢无畏才是战斗的精髓。我这一生也是这样过来的。然而,随着知识渐渐地累积,我发觉这和许多事实不相付,但我并没有完全承认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历史上也拥有以勇获胜的战例。我不知不觉之间,把这些事实按自己的意愿在自己的思想中拼接,组织起能够自圆其说的世界观。<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可是,只要一个人拥有理性的思考模式,这个大厦总有一天会崩溃,这个崩溃的导火索就是李德 哈特的《战略论 间接路线》。我摘抄下几段应该永久做为标榜的话:<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我在研究古今的无数战役时,我才发现到,间接路线实在是远比直接路线更为优越——在此,我还是专就战略学的观点来立论的。不过经过了更深入的反省之后,我才开始认识到这种间接路线,还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在所有一切生活的领域之内,这都是一条不易的定律——这也是哲学上的趔。对于人生途径上的一切问题,它都能够加以解决。无论在何种情形之下,一个新观念的直接攻击,结果必然会挑起顽强的抵抗,使局面反而难于改善。若是使用出人意外的渗透手段,用侧击的方式,则其收效反而会更容易和更迅速。从政治的领域以至于恋爱的场合,间接路线都是一个基本的原则。”<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所以,战斗最好的办法不是去打击别人,而是将别人引入自灭的境界。《孙子兵法》里面所说的也正就是证明了这一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勿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自己也渐渐知道哪个才是对的。以前我崇拜的做法,崇拜的英雄行为,其实是愚蠢之极的做法,愚蠢之极的行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秘密》不仅是因为指出了间接战略这一真理,更重要的指出了人的潜意识——在书中称为“宇宙”——对于人的意想的解读方法。这也是《秘密》显得与其它励志的书显得如此不同的原因之一。<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么,这个解读的秘密是什么呢?<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十八 秘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以前我知道的关于思想方面的东西大都是这样介绍,你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一种所谓的“心想事成”——潜意识——的力量。《秘密》中也是支持这种力量的,可以说整本书就说的是这个,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区别。<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比如说你想象自己幸福,你就得到幸福,你如果总想着自己痛苦,那么你就得到痛苦。所以,在这个结论之下,如果你心中想的是“我想要痛苦”,你的“心想事成”将会让你受痛苦折磨,如果你心中想的是“我不想要痛苦”,那么,你的“心想事成”将会让你不受痛苦折磨才是。然而,不是这样的,你无论想要苦痛还是不想要痛苦,你的“心想事成”都会让你感觉到痛苦!<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结论看起来很奇怪对吧?我所见过的任何书中都没有指出这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但《秘密》之中指出了这其中的区别在哪里!因为你的潜意识只关心你所“关注的能具现化的东西”,他是个文盲,他根本不懂语法。所以,第一个想法在潜意识解读出来就是“我,痛苦”。第二个想法在潜意识解读出来也是“我,痛苦”。两者是一模一样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之所以一瞬间就相信了《秘密》中所说的,是因为我从小有一个习惯。我有时候没事的时候会在脑中想象有一碗水,然而这碗水会被打翻。之后这种想象在我的脑中重复进行,我始终想“想象一碗无法打翻的水”,但是无法做到,水总是会被打翻。然而,理解到潜意识的运作之后,我才明白正是潜意识的解读让我无法做到这一点。我想象不是“一碗水”,而是“一碗无法打翻的水”,这其中就包括了“打翻”这个动作,所以潜意识解读到的只有“一碗水”,“打翻”这两个能具现化的动作,所以你得到的就是打翻的水。<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思想的无间地狱之中。就比如说在这个事件中我有这样的思考,<span lang="EN-US">R</span>等一群人离开游戏,我的收入受到了损失,但是这损失我能够接受,因为我现在身上还有一点钱,如果没有钱,也有肯借给我的朋友,我不在意钱的损失。我思想上虽然做出了这样的决断,但是仍然想起来就郁闷。每次我想起来的时候,又在思想上重复地进行一次这样过程:找出理由证明我的确不在乎,也没有必要在乎这个损失。最后得出的永远是这个结论。这是就像一个恶性循环。<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很不解,为什么我在理性上已经完全得出了结论,我还是被这个思想所困扰呢?为什么越想越郁闷呢?<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明白了《秘密》中所说的,这个答案就明了了。因为无论我想的是“我在意我损失了钱”,还是“我不在意我损失了钱”,潜意识都只知道“我,损失了钱”。然后我每次进行这个思考,这个印象就在我的意识中扎根,当然最终会成为挥之不去的噩梦。<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无视是所有人都会有的行为,我以前当然也无视过很多东西,我无视的理由是因为这些事情对于我的人生来说并没有意义,我不需要去管它。但我从来没有采取无视的态度面对我人生的障碍,我的信念是打败它,战胜它,穿透它!就比如说上面这些让我痛苦的思想,我必须战胜他们,想通他们,<span lang="EN-US">THINK IS THROUGH</span>!我现在才知道,面对自己的心魔的战斗,唯一的战斗方法就是无视,因为你越是斗争,它的力量就越是增强。我就是被这个心魔困住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突然间这个世界宽阔了。我想起《波斯王子<span lang="EN-US">3</span>》中关于波斯王子和自己心魔的战斗,最终他的战斗方式就是无视。最近的《功夫熊猫<span lang="EN-US">2</span>》里面讲述的也是这样的一个主题,自己“内心的平静”到底源自于何处,“<span lang="EN-US">Don’t fight, let it flow”</span>。其实,无数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在讲述这样一个道理,只是自己不能查觉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然,虽然我一瞬间“悟”了,不过实现并非这么简单,我耗费了大量的能量才达到今天的我。于是,我才真正理解到这个力量的伟大。到了现在,这个大博弈事件也好,<span lang="EN-US">R</span>等人也好,已经无法给我的心灵造成一丝波澜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然,如果只是读了我上面所写的东西,可能会有一种这样的感觉,我看到《秘密》,我的观点突然间变了,所以能够拥有这样的改变。导火索也许是这样,然而,在其背后是花费了无数时间累积起来的人生经历。我对于忍耐的重要性不止是这一年才开始的,早在几年前我就已经开始读《德川家康》,修炼“忍”这一个课题已经进行了许多年,直到今日,嗯,怎么说呢,用修成正果来形容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的人生是一个追求“极”的道的人,我想成为一个强者。什么是“强”,“强”意味着什么,我的人生经历了几个主要的时期。<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一个时期的我,认为“强”是“勇”,勇敢无畏,创新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强大。在那个时期,我崇拜的对象是霸王项羽,织田信长这种拥有“王者的霸气”的人。他们才是“最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二个时期的我,认为“强”是“智”,认为理解了世界运行原理的人,才能运筹帷幄,掌握世界的命运。认识学者和科学家才是主宰世界的人。这个时候我崇拜的对象是诸葛亮,韩信等人。认为他们才是“最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三个时期的我,认为“强”是“贤”,认为只有理解了人的思想的人,才能真正控制这个世界。制御人际关系的力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力量。这个时候我崇拜的对象是曹操,丰臣秀吉,认为这种人才是“最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四个时代的我,领悟到真正的强是忍耐——能够抵抗于任何逆境的力量。这时我崇拜的对象是德川家康,刘邦,丘吉尔。拥有这种特质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也许读到这里,会想象我会说出第五个时代的我。等一会儿,这个留到最后的时候,我还差最后一种力没有介绍。所谓的强,只有比较和斗争的时候才有意义,最后的这一种力也许无法跟前面这四种力相比较,因为它并不是用来斗争的。但它可能是人所能够持有的五种力中最伟大的力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十九 圣者の宝</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我的小说中,拥有魅力的人称为圣者。</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魅力的源之力是什么呢?这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传承了千万年永恒不变的一个主题——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爱在这个世界上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男女之间的爱情,血亲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君臣之间的忠诚,对事物的钟爱这些都属于同一种源的力量。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也用科学家的语言来解释这个力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爱就是关注的力量,将能量聚集到一件事物的力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看到这个说明就知道,爱和忍是作用正好相反的一对力。如果问起爱的反义词,有很多人会直接想到“恨”,不是,冷漠才是爱的反义词,恨只是感觉的一种而已,它甚至不像有些人说的,是“爱”的另外一种表现,它与爱的根本区别就是它没有任何能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要分析这个力量,还是先从表层的现象入手。<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有这样一句话:“担心别人是不是讨厌自己的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请放心吧,这种情况一般就是被讨厌了,问题是,还不知道的人。”这句话是电视剧《古畑任三郎》中的一句台词,虽然不像哲学家的话那样充满哲理,却是相当精辟。<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其实每个人从小就知道,别人不喜欢你的时候,看你的什么都不爽,别人喜欢你的时候,看你的什么都舒服。就比如说大博弈事件之后<span lang="EN-US">R</span>和<span lang="EN-US">M</span>仍然在游戏里面,对我所做的事情进行评价。不过他们看我很不爽,所以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出口,我就知道他们想说的是什么,肯定没有一句好话。<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但是,我使用以前的观察模式进行分析的时候却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我以前的分析模式中,理性占有巨大的成份,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具有理性,那么就应该能够进行理性的判断。所以我以前还不懈努力地向他们解释。现在我才知道这是一种徒劳的努力,因为他们的评价不是基于你所做的事情,在他们的观察模式中,你的形象已经被扭曲成他们所想象的样子。现在他们说什么我都无视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上面所说的我的观察模式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冷酷的,没有爱的人才能拥有的观察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以“冷眼”来看这个世界。所以在我的世界观中很少存在偏见。用这个观察模式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一个人对于同一样事物应该得出同一个结论。你看见别人有一只猫,你觉得这是只猫,当我拥有一只猫的时候,那在你的印象中,我应该有一只猫才是。然而,实际上不是这样。这是我对于爱的第一个重大误解。<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对于爱还有一个重大的误解,我认为这个东西只发生在认识的人之间,因为只有相互认识,才会有爱恨。然而,实际上爱发生在观察模式上,你这个人的存在就足以构成对方爱的作用对象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以前的我与其说是不知道这两个东西,不如说是我不愿意相信这两个东西。因为这样也就意味着,一个坏人可以变成好人,一个好人可以变成坏人,你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情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别人内心的想法。这太荒谬了!荒谬之极!承认这一点等于全盘否定了我的思考逻辑。<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信奉的世界相貌应该是这样的: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这不是通过主观可以扭转的。换句话说,这个世界存在所谓的“真实”这种东西!这是“客观”存在的,无论谁都无法改变的。这样,人生的目标的追求才是有意义的,因为如果无论你做什么,别人都可以通过自己来扭曲,那你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要我接受这个,等于是将我的人生观倒过来的改变。我虽然很长一段时间观察到了许多这样的现象,但是我拒绝接受这个现象背后的事实。就如同说出“上帝不掷骰子”而拒绝接受量子力学的爱因斯坦一样。<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你知道吗?我是一个科学家——心理层次上是,在科学没有承认这一点之前,我同样也是不会承认的。所以,真正认识“量子力学”是我改变想法的一个导火索。<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十 量子力学<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量子力学的内容。以前我也知道量子力学的内容,但是却没有把它与我的人生观联系起来。因为那个时候我所积累的“知识”仍然还不够,可以说火药的份量还没有大到能够炸掉我的整个人生观大厦。直到我今年看到霍金的《大设计》之后,整个思想被引爆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复杂的东西就不需要介绍了,只说能够听懂的例子与结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一个例子就是光缝实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现在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的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是因为光的波动性,因为射出去的光相互作用。就如同同时在水面上同时投下两个石子,激起的水波相互作用,走到池边时样子会有不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例子的量子力学版本就是在两个非常细小的双缝之间,一次只放射出一个光子。因为一次只有一个光子,那么就不存在干涉,投影到屏幕上的应该只有一个点而已。但是,即便是这样,重复进行这个过程,会发现相同的条纹。这说明一个让人惊愕的事实,光子在同一时间穿过了两条缝!<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微观世界中,位置不再是一个可靠的概念。这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的观察模型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好比你可以同时出现在厕所和卧室!<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二个是一个著名的假想——薛定谔的猫:<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span lang="EN-US">50%</span>的可能性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例子的精妙之处是把处于量子级别的行为与宏观世界相关联。这个假想导致了一个问题,比如说你可以同时出现在厕所和卧室,但是现实世界中不能同时出现在厕所和卧室,我观察你时,你的位置才被确定了。因为我看见你在卧室,所以你才在卧室,否则你在哪个位置是不确定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可以说完美地符合人们的想象,符合人们观察到的事物的运行规则,如果用人生来比喻,这就是所谓的“现实”。人的社会是依靠有序的规律驱动的。换回话说,是有道理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曾经花了许多精力研究相对论,从<span lang="EN-US">12</span>岁的时候就在看相对论,但是一知半解。直到<span lang="EN-US">20</span>多岁才明白怎么回事。我明白相对论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世界一定程度上变得没有道理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而量子力学所证明的就是,这个世界统统都是没有道理的!但这和我们观察到的感觉完全相反,这也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不喜欢量子力学的原因。他虽然是量子力学的创建者之一,但最后却成为了它的批评者。<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说了,我是一个科学家。所以我的思想受到了科学原则的束缚。如果科学证明这个世界是一个确定性的世界,那么一切的人生理论也应该是确定性的。然而,量子力学证明的是,这个世界拥有无限的可能,是一个观察者决定的世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量子力学如何引用到人生中来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十一 量子人生 其之一<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这个世界如牛顿力学所说的是一个巨大而精密的机械世界,那么这个世界是客观的,人和事物的一切行为都是注定的,就比如说掷出一个骰子,有一个必然的结果,只是人没有能力预测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只要是客观的世界,那么就存在着真实。真实才应该是人们所探求的。这是我以前的观点,也是从小任何人都被教育的理念,它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连爱因斯坦也不能免俗。爱因斯坦可以说是量子力学的创始者,他与其说是“不相信”,不如说是“不愿意相信”。<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一个人如果拥有“理性”——准确地说是逻辑的话,那么就应该明白,一个错误的解释虽然在大部份范围内有效——就如同经典物理学一样,但他拥有无法解释的现象,如果这个解释正确,那么这个现象就不应该存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就如同人们在微观世界中观察到的现象一样,一个东西同时在两个地方出现,一只猫同时拥有死和活的两种状态。如果这个世界是“客观”的,那么这种现象能叫客观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然,光子的实验是已经被证明的,猫这个实验只是一个假想,以现在的科技无法证明,不过,人们在实验室中创造了原子级别的“薛定谔猫”,能够让小尺寸的东西同时拥有两种状态,科学家称之为叠加态。也许你会认为实验室级别的东西没有太大意义,但不要小看量子力学。人们发现,光合作用中存在着这种叠加态,所以光合作用的效率才会这么高,能量的转换率达到惊异的<span lang="EN-US">99%</span>。看吧,做为生命的基石的光合作用,就利用了量子力学。<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人们可以接受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视点不同,所以看到的东西有不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或者是“盲人摸象”这样的现象。然而,对于我来说,这远远不够。不能说明这个世界上的现象。<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有一个很困惑的问题,关于<span lang="EN-US">R</span>的。<span lang="EN-US">R</span>看上去是一个<span lang="EN-US">ACG</span>的爱好者,他在游戏中的名称也使用动画里面的人物。在我的印象中,喜欢一件事物,自然应该理解一个事物,他们的“观察模式”应该能够与动画里面所说的东西同调才是。也就是说,正因为被感染,所以才会喜欢,而正因为心灵相通,所以才能够被感染。照这个理论来说,<span lang="EN-US">R</span>不应该是一个坏人,用句动画片里面的台词:喜欢侦探小说的人没有坏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他做出的行动却正好相反,既然被动画感染,那么动画里面的人物的特质就应该是自己身上的特质,没有哪个主人公会记着一点小仇,整天挖苦别人。那种角色一般是作为二线的配角登场的。为什么一个人甘愿成为这样一个角色呢?<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继而想到的是这个世界上的现象。这世界上有许多成名的畅销书作家,他们的内容与其说是低俗,不如说是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因为一个人会喜欢“说到自己心里面”的话,而那些讲述有意义的内容却不受大众欢迎。<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最近买回来韩寒的《青春》就是这样,我一点儿也不赞成里面的悲观的观点,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证明,我和其它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处境一点儿也不比书里说的人好,但我心中充满希望。但这本书会大卖,因为他说到许多人的心底里面了,能够与大家产生共振,所以人们会喜欢。韩寒因为自己的杂文建立起在愤青中的地位也是因为如此。<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事实就是以上这些,那么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这是用客观的事实可以说明的。然而,最不可思议的是,既然这些人是绝望的人,那么,对于讲述希望的书就难以同调。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那些讲述与《青春》中相反的理念的作品却同样引起共振。<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就比如说《阿甘正传》。里面的主角是个傻子,另外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追梦失败的吸毒女,一个是官二代变瘸子,这三个人可以说是世界上绝望处境的代表,但是他们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平静,主角心中的希望之光可以说从未暗淡。<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看过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这个现象只用悲观的人去看韩寒,乐观的人去看阿甘这样的分布说是解释不通的。至少感动的人的比例不会有那么高。那么唯一能够说得通的解释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人同时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人,也是一个充满绝望的人。但这个不是现实中看到的,现实中只有一种状态。理解到这个局面是什么了吧?这不就是薛定谔的猫吗?一个人同时拥有两件状态,但现实中只有一种状态,联系这两者唯一能够说明的就是量子人生:<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一个人同时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人,也是一个充满绝望的人,但是现实中只有其中之一,那是因为一个人的状态当被观察时才能被决定,所以,如果你观察到的是充满希望的自己,那你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人,你观察到的是充满绝望的自己,那么你就是一个充满绝望的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是什么力呢?还记得我说过的关于爱的力量的解释吗?关注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爱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力量,因为它几乎是决定一切的力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十二 量子人生 其之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在最初的时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假说,人会不停地更换自己的“观察模式”,然而,这只是一个“现象”,只是“<span lang="EN-US">WHAT</span>”,但是这不是“<span lang="EN-US">WHY</span>”,我还没有解释为什么会这样。<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有人也许会认为,这还不简单吗?就如同你所说的,这是为了得出更确实的答案,基于理性上的选择。但是不要忘记,理性本身就是观察模式的内容。面对商场上的敌人,你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你所使用的策略是理性的内容,面对自己的儿子,你要成为一个好爸爸,你所使用的策略也是理性的内容,然而,负责切换,或者说,拥有切换的权力的力量不是理性,而是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你的理性之决定你“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爸爸”,你“为什么要成为一个好爸爸”这不是由理性决定的,而是由爱决定的。同理,你“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充满希望(或绝望)的人”这个是理性的范围,但你“为什么要成为一个充满希望(或绝望)的人”是由爱决定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解释才符合观察到的现象!<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所以你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古往今来无数人,用无数的语言想解释爱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解释得通。理由很简单,爱就是人生世界的量子力学,本身就代表毫无道理!用道理去解释毫无道理,这可能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但“没有道理”和“没有作用”这是两回事。所以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观察现象来理解这种力。知道了这种力之后,原来许多让我迷惑和解释不清楚的现象现在都变得清晰了。就像量子力学对物理学的贡献一样,他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混乱,反而让科学家理解了以前无法理解的现象。<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说一下我关于游戏的感悟吧。以前我认为游戏拥有“极”之道,最好的游戏拥有一个解,明白这个解,就可以制作出人人都喜欢的游戏。这世界上有许多被奉为经典的游戏,他们之间就享有这种共性,只要理解这种共性,就能创造出优秀的游戏。当然,这在一定范围内是对的,在智者与贤者篇中我也讲述了我的经验,但这不是全部,还有更至关重要的部份。真正的“极”之道不是由游戏设计者创造出来的,而是由玩家与游戏设计者一同创造出来的!这是一个相互共鸣的过程!<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用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明这一点吧。作为一个游戏设计者之前,我是一个重度的游戏痴迷者,对游戏的热爱也是我投身这一行的原因。作为一个游戏痴迷者,我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当然,只是从影响工作方面来说,它对于我的人生来说不是缺点——玩游戏就会上瘾。如果玩到了好游戏,就爱不释手,不玩到尽兴不罢手。本来计划只玩<span lang="EN-US">2</span>天,有时候却玩了<span lang="EN-US">1</span>周。这样相当地耽误工作。但是,作为游戏痴迷者,不玩游戏就像烟鬼不抽烟一样难受。那么,怎么办呢?我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找二流的游戏玩,或是落后于时代的老游戏。但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玩什么游戏都觉得好玩!<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尤其是我在网页游戏上体会得最深,我在开发游戏的时候,仍然玩一些网页游戏,但是因为浪费时间,都退出了。我最后找到一个电子共和国的游戏,这个游戏每天只需要点击两点,是最不浪费时间的游戏。能做的事情也不多,在许多玩家看来,这是个无聊之极的游戏——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我玩这个游戏仍然是玩上瘾了,还在游戏里面从政,办报。到后来我为了不继续浪费时间,没有办法,只有选择切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当时向上天问道,这世界上有让我不上瘾的游戏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问题最后的导火索是一个游戏中的场景。主人公是一个穷人,回忆小时候的故事,当时他用一个球打在墙上,然后弹回来接住。女主角是个贵族,看到之后说,真是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玩的,为什么这样的东西能够玩一整天。<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场景和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对啊,有什么好玩的?渐渐我明白了,这世界上不存在不好玩的游戏!因为一个游戏好玩不好玩,不关是由游戏决定,而是由玩的人的心决定的。一个游戏是否好玩是有限度的,然而一个人的心是没有限度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才符合我所观察到的事实。诚然,杰出的游戏拥有众多喜爱的玩家,但是,我以前不解的一个现象就是,那些不出色,做得很烂的游戏仍然有许多玩家。那时候我对待这个现象的态度与现在的许多人一样,批评这些人没有品味。然而,仔细看看,如果一个人把粗茶淡饭吃得津津有味,这叫没有品味吗?玩一个“没有意思”的游戏,仍然能够玩得津津有味,这不是“缺少”某种东西,而是“拥有”某种东西!这样东西叫做爱!这是一种伟大的才能,越是挑剔的人,反而越是缺少这种才能。<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与其说以前的我不知道这个结论,不如说我不愿意接受这个结论。理由在上面我已经说了,如果这个结论正确,那么,我人生的价值将不是由我自己来决定,而是由别人来决定,无论我怎么做,别人的看法才是一切。你做的游戏再好玩,别人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意志把这个游戏变成一个好游戏或是烂游戏,这不是别人认为这个游戏好玩,为了某种目的而说谎,别人的心底里面可以真的这样认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之前的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世界。然而,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心在一点一点地变化。我觉得,这样才是真正对的啊,人生的一切不正也是这样吗?男女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情,血亲之间的亲情,人生的所有的一切是什么样子都取决于自己的态度,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世界,自己有权决定自己的世界中的一切,如果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平行宇宙。<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我把这个问题想通的时候,我终于领悟到无数人追求,无数人已经得到过,人们称之为真理的东西!<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佛家把这个称为“禅”;道家把这个称为“道”;成功学家把这个称为“气场”,科学家把这个称为“潜能力”;漫画家把这个称为“小宇宙”;朗达·拜恩把这个称为“吸引力”,霍金把这个称为“大设计”。<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也用我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个东西,而我把它称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十三 真の宝</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的小说的主人公最后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真宝呢?为什么这个真宝拥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能够实现任何愿望,即便是成为神也可以呢?</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接下来我所要说的,如果是一年前的我看到,肯定会认为我已经疯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一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是什么?富可敌国的商人?成为一国之王?在历史中永远不朽的艺术家?也许这些成就是众人梦寐以求的,然而,这些成就与我接下来所说的不值一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一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某过于认识到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同上面所说的一样,我说的不是“认知”层次的东西,而是“心灵”层次上的东西。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他们拥有可以与神匹敌的力量——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创造与支配这个世界的一切——全知与全能。<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每个人达到这个境界的途径也不同,每个人对这个力量的称呼也不同。但是他们都分享同一个感觉。<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境界不是通过理论可以达成的,但它存在思考的途径。与其说是逻辑引导出最后的结论,不如说是人对于自己经历的感受使它得到了这样结果。所以,这条路不是一蹴而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的思想过程是这样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一个部份是我自己对于宇宙的思考。我从<span lang="EN-US">12</span>岁开始就希望创造出一个世界,之后一直不断地为这个世界创造规则与历史。我把他叫做“经典传说世界”。名字听起来不怎么样,毕竟是<span lang="EN-US">12</span>岁时起的名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小时候想成为一个科学家,这决定了我的想法和其它的幻想小说家有决定性的不同。幻想小说家注重于事物的表现,魔法什么的只是一种表现的手段而已,背后的机理并不重要。而我不一样,我虽然是在“创造”另一个世界,但是我希望创造一个机制,能够解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奇幻想象。而这个机制与世界的运行机制一样,应该是最简单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于是,我的世界与正常的世界之间,只有一样东西不同,就是灵魂。我的世界中拥有灵魂的概念,而且灵魂的定义与作用也很简单。任何事物都拥有灵魂(不是每个事物后面有一个“神”在司管,而是指每一个分子,每一个原子都有灵魂),灵魂之间可以相互“通信”。魔法的原理就是一个灵魂向另一个灵魂发起请求,另一个灵魂做出响应。比如说利用魔法创造出一滴水,是因为魔法师的灵魂向空气中无数的水的灵魂发出请求。<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也许你不相信,我已经用这个最简单的原理创造出了最复杂的魔法系统,并且能够解释这个世界上大部份的奇幻现象——无论简单的系统也好,复杂的系统也好。<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思考纯粹是出于文学目的而存在的,就像是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一样,他并不相信宇宙常数的存在,也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只是因为加入了这个常数,与当时观察到的现象就能够说通了。我也并不相信灵魂的存在,只是因为加入了这个常数,奇幻世界的一切都能够说得通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在小时候是一个无神论者,当然,怎么说也是以科学家为目标的人,小时候读了大量的书,当时还是颇为自毫的,因为知识量就算是读大学的亲戚也没有这么多。知识越多,迷信也就越少,什么神鬼当然都是不相信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信上帝了。当然,这个信上帝和一般人印象中的信上帝不一样。我实际上不相信它。那我的信上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上帝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仪式对象。人一般会发誓去做些什么吧?我发誓也有两重,一重是向自己发誓,一重是向上帝发誓。向自己发誓则是尽力去做,向上帝发誓则是绝对要做到。我当然不相信“宗教里面所说的上帝”的存在,但是我相信我心中的上帝的存在,因为我心中的上帝是我自己为自己的精神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物,这个理由是说得通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尽管如此,我仍然是赋予了我心中的上帝全知与全能的印象。我如此对自己解释,其实我心中的上帝也就是基督教里面的上帝,只是大家对于这个的解释不同而已。上帝是真实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的,宗教只是解释方式的不同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无论是灵魂还是上帝,都是我的精神上的产物,说直接点,只是一个“假设”,当然不用向其它人证明,我心里面也知道这就是我创造出来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最后给我的启示是《秘密》中所说的吸引力原理和《大设计》里面提到的量子力学。首先是量子力学,他给我带来的震撼就是,我根本不需要为宇宙多加一个“灵魂”这样的常量,利用现有的现实就完全可以完成奇幻世界的构想。原来这种魔法般的力量在现实世界中是实际存在的!难以至信!我实在很难用言语表达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有多么欣喜若狂。对于我来说,现实和奇幻已经没有了分界线。我所说的灵魂的一切秘密,就存在于量子力学中!<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而《秘密》中所说的吸引力原则,则是说明了有这样一种魔法般力量的存在,他能够改变你的未来,你的未来是由你的思想而决定的。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仍然是不相信这种力是存在的。因为在我的思想中,宇宙仍然只有一个,宇宙仍然是客观的。量子力学为我打开了这最后的钥匙。<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思考的突破点在于宇宙起源与黑洞。我以前认为宇宙总应该有一个起源,但是,这个问题是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比如说,就算知道了宇宙最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那么总有一个问题,在这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如果不突破现有的思考模式,则无法得到正确的解答。霍金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考模式,时间是创造出来的,他不是用来衡量世界的一种常量。即是说,在宇宙还没有诞生时,没有时间,因为宇宙诞生了,才有时间。所以根本没有“宇宙起源之前”这个概念存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在这个思考上更进一步做出了我自己的宇宙模型,既然时间可以被杀死,那么空间同样也可以被杀死。从相对论中人们可以知道,引力与其说是一种力,不如说是对于空间扭曲所造成的一种结果。所以,空间真的是一种存在的常量吗?与空间相关的参数就是位置,在量子力学中,位置已经是一个不可靠的东西,这难倒不是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说明时间与空间一样,并不是宇宙的常量,而是某种结果呢?<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在思考的终点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当然是无法证明的,而且也包括了许多用想象力填充的部份,但是,即便一件东西无法证明,并不代表他不存在——一个关于生命的意义的结论。在量子力学中,世界是由观察者决定的,在薛定谔的猫中,猫的生死是由观察者决定的,那么,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自然也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概念,换句话说,这个世界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不是因为他客观存在,而是因为你“观察”他,所以才被创造了出来。那么,由这个结论所推导,每一个生命,不就是代表一个观察者,而每一个观察者,不就是代表一个宇宙吗?那么,每一个生命,他所拥有力量,不就是与神一样了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十四 神力<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也许这个结论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其实许多人已经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种现象了。我虽然从来没有学过佛,但是佛里面讲的东西经常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出现,所以我也知道一二,我最终得出的这个结论,和佛学里面所表述的世界观是一致的。佛学里面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能转物”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虽然佛家与我走的不是同一条道路,佛家里面没有量子力学,但是我们达到的终点都是一样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有人会问,照你这么说,你现在已经成为神了。我也没有看见你有什么不同啊。<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是的,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不同。有一点请不要误会,我所说的一切只说明一件事情,我认识到自己是神了,而不是说我变成神了。这两者有根本性的区别,我变成神了,说明我与这个世界上的其它人不同了。我认识到自己是神了,并不说明我与其它人有什么不同,因为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我也就当然地认识到,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神,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只是认识上的不同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有人会问,既然大家都一样,那你认识不认识自己是神有什么意义?<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问题才是关键!每个人都是神,所以每个人都拥有神力,嗯,等一下,在这里,我就不说什么神力神力这种像是江湖术士才用的词语,换个人们能够接受的,科学点的说法——潜能力。词虽然不同,说的都是一个东西。<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每个人都有潜能力,而这个是人能够拥有的巨大的力量,人的一切也是由这个力量驱动的,人的“意识”只是浮在表面上的冰山而已。这是社会上流行的认识,然而,光知道这点没有用,人只能由潜能力来控制自己,而没办法与潜能力“通信”,控制潜能力。<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关于这个通信的手段,《秘密》这本书中详细地说明了。与潜能力通信的关键词有两个,相信,感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神的力量是创造世界的力量,一个人的潜能力中的感觉就是创造未来的蓝图,这个感觉中呈现的东西将在未来被具现化,这就是心想事成的能力。用可以理解的话来说,你自己的感觉就是你的未来。你觉得幸福,你就拥有幸福的未来,你觉得富有,你就拥有富有的未来。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感觉,而不是思考。<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感觉和思考有什么区别?在上面不是说过潜意识的“解读”方法吗?这就是它的本质。举个例子,一个人如果想“我想要钱”,那么,照心想事成的原则,你就会有钱吗?不会!因为,当你想“我想要钱”的时候,你的感受就是“我现在缺少钱,我想要钱”。然后,你猜怎么着?这个感受就会成为你的未来,所以你的未来就是缺少钱,想要钱的状态。<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么,正确的办法是什么?一个人应该想“我很有钱”。你内心的感觉就是富有,这就是你未来的蓝图,你的潜意识就能把这个变成现实,你的未来就是富有的状态。<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有人会觉得这很荒谬。一个没有钱的人想象自己很有钱,一个没有宝马的人想象自己拥有一辆宝马,一个失败者想象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不是傻鸟吗?这种思考的模式不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病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理论上这是,客观上也是,但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客观的世界的话,可惜,这个世界不是。但是,你可能会问一个最大的问题,你怎么证明?我的回答就是,我没办法证明,至少以现在人类的知识和科学力没办法来证明。然而,没办法证明和不存在这是两回事,人们对于引力数千年来也不明白怎么回事,没办法证明,但是数千年来,从悬崖高楼上跳下来的人都会被摔死,你证明也好,不证明也好,这个力能够实际影响这个世界。潜意识也是这样,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他永远在作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在上面所说的关于量子力学,关于魔法,关于世界的思考都不是为了向他人证明潜意识的存在,而是为了使自己能够相信这一点。只有当自己相信的时候,这种力的真正价值才能够被发挥出来,一个人才能够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未来不再是随波逐流而飘移,而是由自己掌舵,驶向自己希望的目的地。<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引用《秘密》中的一句话,你知道为什么这世界是绝大多数的财富掌握在那么一小撮人的手里吗?因为他们“<span lang="EN-US">Known something</span>”!你知道为什么这世界上只有那么一小撮不凡的人吗?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做到那些成就?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这种力量!在他们还没有任何成就之前,他们的心已经是一个伟人,在还没有战斗之前,他们就已经胜利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生活的同时,你也创造了自己的宇宙。——温斯顿·丘吉尔<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统治这个世界的是想象力。——拿破仑<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佛<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想象力就是一切,它是生命将发生之事的预览。——爱因斯坦<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一个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他能够明白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都能够自己创造,他无需要任何的外力来证明他的感受,他的思想已经是他所建立的,一个决不可能被侵犯的圣域。<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十五 神能<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上面所说的好像是讲一个人的大彻大悟,但是,一个人是否能够大彻大悟决定于他使用力量的技巧,但是,无论是否大彻大悟,无论知道不知道,人总是在使用自己的潜能力。它威力是由能量决定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谈到宇宙的法则,就不能不说能量。在最初的文章中,我多次提到能量这个词,经常说需要莫大的能量之类,这能量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控制力。之所以用能量来形容这种力,是因为他和能量的性质一样,可以消耗,可以生成,可以充填。<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理,所以我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未来,我知道去“控制”内心的感觉。但是,试问谁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拥有设想呢?一个人无论是否大彻大悟,都拥有自己内心的感觉,而你对这个感觉的信心程度,就是你的能量指数。这个能量指数决定了你的未来实现的可能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换句话说,是否大彻大悟跟是否能够有所成就关系并不大,想要有所成就,只需要做到一点就行了,对自己充满信心。<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在以前有一个重大的误区,我认为一个人是拥有固定的高度的。达到某种高度的人,就能够成就某种事业。这种高度当然是取决于他对于世间的理解。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错得离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一个人成就事业,当然,固然一定程度取决于他的理解。然而,更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能量。而能量和理解不同,理解一但形成就不会变化,不会有衰退,但能量不是,能量是拥有值的,会被不断地使用,消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东西解释了我的父亲一直失败的原因。我的父亲曾经是一个饱学之士,成功之士,但是到后面成为一个失败者,背井离乡。当然,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重要的是,在他背井离乡之后,虽然在坚持不断地奋斗,十多年仍然没有任何创举,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失败。每次失败之后,他都会仔细地分析自己失败的错误,然而,我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他所分析的自己失败的错误,只是与具体事实关联,在不同的环境中,这些东西都会有不同,就算是反省到了失败的原因,也无法保证他的下一次成功。<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这十多年来也与他讨论过这个东西,虽然我明白他无法成功的更根本性原因在他自身的思考模式上面,虽然我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点,而且我的父亲也是知道这点的,但是,我和他都没有达到我们真正想要的答案,我们明白事实,但是没办法更改这个事实。父亲每次都会有“觉悟”,然而,之后又犯同样的错误。<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现在知道,一时的觉悟对于改正自己的思想习惯是杯水车薪,这个改动需要能量来完成,而我的父亲缺少的就是能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就是我一直没有想通的地方。以我对于我的父亲的了解,他的思想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为什么他无法成功呢?原因就在于,思想的高度只是其中之一,最关键的是能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有一次送了父亲一本《羊皮卷》去看。那时候我还小,还是报着一种自大的心态,我认为我的境界超越了父亲。我看了《羊皮卷》里面的东西觉得很有意义,我觉得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父亲看了应该会有帮助。父亲看了之后果然是有帮助的,他说他得到了巨大的动力。然而,现在想想,里面讲的道理父亲不会不明白,应该是他早在许多年前他还没有成为商人,还是一个文人的时候就明白的道理。因为这世界的至理只有那么几个,千百年来人们只是用自己的语言重复地说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么,他得到的巨大的动力是因为理由呢?这个理由我现在明白了!因为他从中获得了能量!这些书中所说的道理,书中所记录的事迹,都变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他的境界没有变化,但他的能量变化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仔细想想,我的人生也是这样过来的,每当我处于低谷的时候,总是通过这些书振奋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过年的时候,那时候我为了游戏的设计而痛苦,正是我的大厦崩溃而重建的时候。那时候我的士气低落,迷茫,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好。当时我到沃尔玛去买东西,到书柜旁边看到一本讲什么意志力影响力的书,我随便翻了两下,看到里面几个伟人的事迹,突然间心里面勇气就涌上来了,我当时心中这样想的,哦,原来如此,我明白以前的我为什么无所畏惧了,原来这些巨人站在我的背后。当我又认识到这些巨人站在我的背后的时候,我心中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出现,把大厦推倒重建在我看起来并不是一件难事,我的确也是这样做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虽然当时不明白原理,但是我知道了这个规律,自那以后,我每当低谷的时候就去读这些书,然后动力就来了,就能战胜困难。现在我明白,这就是能量的原则。这里面这些人的事迹,他背后所反应的道理我不是不知道,我从中获得不是道理,而是能量。所以我明白《心灵鸡汤》的作者为什么把这些小故事称之为“鸡汤”,因为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是一样的,也是需要食粮,并且是不断地需要食粮的。人要无时不刻为自己充填能量,要不然能量很快就会消耗完。而我的父亲却没有做到这一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最近和父亲谈话,我告诉他一个人要去多看书,但是他以各种理由拒绝,认为没有看的必要——当然,不是说完全没有必要,而是说比起其它应该做的事情,哪来那么多时间浪费。我当时虽然觉得不对,但是却说不上来哪儿不对,因为以父亲的境界,这些书中讲的东西的确已经理解了,的确没有再看的必要。现在我明白这个问题在哪儿了,读书不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行为,也是一种获取能量的行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然,我所说的是站在一个书呆子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我从小最大的朋友就是书籍,从书籍中几乎得到了一切。但是,获得能量的方式是不限量的。只要是能够获得能量,任何事情都可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比如说,我的父亲就从我的身上获得了能量。因为我是他的儿子,是他奋斗的动力。我也从我的父母身上获得了能量。尤其是我的母亲生下我的时候的那一段故事,当时我的母亲身体非常虚弱,别人说她活不过三年,但是她仍然锻炼身体,最后健康地把我生下来,我每次想起来,总觉得身体里面充满了生命的能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也从神的身上获得能量。还记得我说的誓言吗?我对自己发的誓不一定能够遵守,对神发的誓却可以。这也是能量。还有一个更重大的理由,我这一辈子向上帝认真地许过<span lang="EN-US">6</span>个愿望,这些愿望都成真了。在这个伟大的力量面前,别人相信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有意义吗?虽然我现在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圣域,我知道自己就是神,但是,上帝这个角色却从来没有在我的心中消失,反而更坚固了。每次喝酒,能够大吃大喝的时候,我都会先向上帝道谢,感谢能够赐给我这样的美味。这从理论上来说也许是矛盾,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没有道理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可以利用,钱当然也不例外!如果穿带名牌能够给你带来自信,那么就穿带吧!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都在宣扬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追求物质是虚荣,这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之一,看看拜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动力吧!这怎么可能是虚妄的!当然,准确地来说,因为这个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虚妄的,物质只是世界的一部份而已。但既然这世界一切都是虚妄的,那么追求精神和追求物质又有什么不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对于名牌一点都不感冒,那是因为我无法从其中汲取能量。但那仅仅是我的思想导致的结果。而如果一个人能够从中汲取能量,那么就去使用吧,去增加你的自信!无论你追求的是什么,只要能够给你带来动力,这就会让你的神能更大限度的发挥!一切成就的秘密就在于此!<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所以我现在就算是士气不低落的时候,仍然找这些励志的故事,心灵鸡汤来看。为我的灵魂充填能量。一个饿着肚子的灵魂无法开工建造世界的未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至此,主要说的东西都已经说完了。这篇周年纪念文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篇,也许长度超过了所有周年纪念文的总和,但是它所记录的也正是如此,这是我<span lang="EN-US">27</span>年来最非凡的一年。如果说得到神之力是一种“悟”的话,这个“悟”不是一瞬间完成的,也不是一瞬间能够完成的。写这篇周年纪念文也给了我很多帮助,虽然完成这篇周年纪念文到现在只花了<span lang="EN-US">6</span>天,但是我的腹稿打了好几个月,在这几月之中,我终于将这个理念在我心中完成,建立成了我心中的圣域。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字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但这篇周年纪念文还没有完。在领悟这个致理之后,我看许多事物的眼光都变化了,做为这一年的成就,这些东西都是值得记忆的。我会把这些一一都记录下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首先,来感激我的敌人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十五 致我的敌人(朋友)<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学过日语,日语有一个其它语言中都没有的,奇妙的特性——读法和文字可以有不同。也许有人会说,中文中不是也有吗?同一个字发不同的音。但我说的不是这个,日语中的任何汉字都可以使用任何读法,根据书写者的意愿。</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比如说,“現実”可以读做“ゆめ”。ゆめ的意思是梦。</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所以日语可以写成现实,读成梦想,如果你在一首诗里面要表达现实就是梦幻这样的意思的话。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鲁迅先生也学到了这一套,他的《阿<span lang="EN-US">Q</span>正传》里面的<span lang="EN-US">Q</span>就不读英语的发音,而读作“贵”。<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所以,日文中最美妙的一个词就是写成“敵”,读作“とも”。とも这个发音是“友”的发音,意思是,写成敌人,读成朋友。</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为什么花了那么长的篇幅来写那场大博弈?这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是一场灾难,留给我的只是损失和竖立起来的敌人。然而,如果没有这些敌人,我就不会有自己与自己的思想斗争的过程,我也绝不能达到今天这个地步。我能有今天,全靠的是他们。我心里面的确就是这样感受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今<span lang="EN-US">R</span>也好,<span lang="EN-US">M</span>也好,在游戏中仍然是挖苦我,然而,他们已经无法踏入我心中的圣域半步了。相反,我看到他们,总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我从每天诅咒他们几次到现在很平静地对待他们,我已经从仇恨的连锁中脱离了出来。但他们仍然还无法战胜自己的仇恨,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一个人内心的仇恨只有靠自己才能够战胜,我所能够做的,只是不去加深他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最近一个玩家在报与公会有关的<span lang="EN-US">BUG</span>,<span lang="EN-US">R</span>和<span lang="EN-US">M</span>又联合起来对我冷嘲热讽。这是我正在写这篇文章时发生的事情,这时候的我已经不是以往的我,当然不会理会他们。可是,我在论坛写回复的时候,因为写错了几个字,所以修改了一次(说明一下,这相当于写人写信的时候,写错字了,然后涂改掉,虽然别人看不见你原来写什么,但是知道你原来写的是不一样的东西)。<span lang="EN-US">M</span>在论坛的后面用颇为欢喜的语调写道:没有看到我生气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当时想,原来如此,<span lang="EN-US">M</span>以为我改的那段话是发火的话,后来怕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修改掉了。其实,只要看下发表时间和修改时间,就知道那是一瞬间做的修改,改两个错别字时才会发生的情景。当然,我没有跟他辩论这一点,而是无视他了,因为我知道,辩论是没有意义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关键是我了解到了一种想法。<span lang="EN-US">M</span>认为我在生气,并且“期待”我生气,认为能激怒我是一件很<span lang="EN-US">HAPPY</span>的事情。我之前的观察模式无法与这种思想同调。虽然我是一个极具攻击性的人,在辩论中也根本不怕激怒别人,但那是一种我行我素的表现,之所以使用攻击性的语言,是为了把别人打垮。<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想起以前我的一个朋友<span lang="EN-US">S</span>对我的一个评价,说我是什么<span lang="EN-US">TROLL</span>流,认为我故意发一些贴子,然后引起大家的谩骂,引起大家生气,从中得到满足。我当时只知道自己不是这样的,但是我没办法理解为什么<span lang="EN-US">S</span>会出现这种想法。为什么这种办法能够得到满足呢?别人生气,别人不理解你,只会让你觉得难受才是啊。<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将这两个例子结合起来一想,我才理解到,哦,原来如此,人是有这种想法的啊。当自己无法正面影响一个人的时候,从负面影响一个人同样会得到满足感,认为让别人发火是一种才能。这下我总算明白为什么凤姐会那么做了。虽然我很不想用“小人物”这个词语来形容我的朋友,但了解到这一点,也就等于了解到了小人物的一种心态,对于我的写作,对于我完成拼图是很有帮助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所以你看是不是,你的敌人就是你最大的资产,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为你带来财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到了今天,我仍然是持着抱怨的态度,认为我才是对的,别人才是错的,那么,我的生活就将在仇恨和愤怒中度过。你的敌人所做的,就是将你推进万丈深渊,然后像痛打落水狗一样把你踩下去。如果你没有勇气,没有能力爬上来,你将在无间地狱。然而,当你战胜了自己之后,这一切都变得反过来了。因为你的敌人越把你推到深渊,你要爬上来就需要更大的能量,你就得到了越大的锻炼,一个人地狱的底端爬上来的人,他的强大是超越想象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对于一个强者的人生来说,所有的敌人都是自己的朋友,是自己不可替代的财富。</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一个人有所成就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感谢自己的“敵(とも)”。</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十六 论自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拥有天赋的人就叫做天才。对于天才来说,就像是倾斜的水杯里面的水,有高的地方,有低的地方。所以每个人拥有自己无法感觉到的东西。就比如上面的例子,我从小的心态就是要将别人打垮,将别人捏碎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如果不动脑筋去思考,就不明白这些感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关于思考的问题,我的父亲曾经跟我交流学习的经验,他说到一个办法,说找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关上灯,好好地思考几个小时。这样的集中思考对于人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然而我不以为然。<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时候我没有怎么去想为什么我不以为然,只是这样的感觉而已。之后回想起这个事情,我才发现重要的一点。我的人生根本不需要那样的时刻。因为我是无时不刻都在思考的,无论是走路,还是躺在床上,只要我没有集中于一件事情,我的脑中的状态就是在思考。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还在为这个事情苦恼,想办法让自己拥有不思考的时间,但是后来没有做到,也只好顺其自然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我每天都做梦,再说一篇,是每天都做梦,而不是几乎每天都做梦。<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的父亲向我的提议,就等于向一个在海里面生活的人说,你应该每周花点时间到海里面去游泳,对你的身体有好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先放下这些小事不说,谈下关于一个人最重要的心态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span lang="EN-US">16</span>岁还是<span lang="EN-US">17</span>岁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想法,我认为我已经知道了人间的真理。现在想起来这个想法很幼稚,以后每当有成长,我都是这样想的,然而,到底幼稚在哪里?我<span lang="EN-US">16</span>岁到现在,每年都会有进步,每年都同样都有一样的想法,认为我已经完全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我只知道自己一年比一年进步,可是,每一年的我都共享了同一个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了一种完成形态。<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以前的每一年都会觉得以前我的是幼稚,这一年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可是,感觉却完全不一样。首先,我不觉得以前的我是幼稚,我<span lang="EN-US">16</span>岁的时候的确已经掌握了人间的真理,今天我所得出的结论,这在<span lang="EN-US">16</span>岁的时候也同样是如此。比如说,我今天知道一个游戏是由玩的人来决定它的价值,一个艺术品是由看的人来决定它的价值,这个道理<span lang="EN-US">16</span>岁时的我也知道。这之间的决定性的差别是一个是在“认知”层次上知道,一个是在“心灵”层次上感觉。<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我领悟到了潜能力的秘密之后,我彻底明白为什么一个人会自大。因为自大是一个人理所当然的心境,当然要自大,非自大不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而这个宇宙是由他所知道的一切所构成的,所以说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处于“全知”的状态,所以不管是初出茅庐的菜鸟还是久经沙场的老手,都共享着同一种心境。<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以前曾经假谦虚。这个假谦虚不是说自己不谦虚但是装作谦虚,我的心里面要求自己谦虚,做事也用谦虚的态度去对待。比如说,我的父亲推荐我读一本书,虽然我心里面认为读这本书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我还是买回来读。我用谦虚的行为要求自己,我总告诉自己,我自己有不足。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是因为我的经验告诉我,这种态度是有用的。因为以前发生过这种事情,谁能不犯错误呢?这种假谦虚“假”的地方在于形态,当然,虽然是假谦虚,但对于人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没有这假谦虚,我就无法到达真谦虚。<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想起这样一个例子,前些日子我去献血,献血回来在路上处于一种“觉悟”的状态。那时候我回想起大博弈的事件,我还没有能从仇恨的连锁中逃离出来,但是已经解开了一层锁链,我在心里下定决定不怨恨他们。我当时想到<span lang="EN-US">R</span>和<span lang="EN-US">M</span>的行为,为了一点这样的小事就斤斤计较,让仇恨充斥到整个世界,真是悲哀的人。然后,我转念又一想,我也是为“他们恨我”在斤斤计较,虽然我没有体现在行动上,但我内心的想法和他们不是一样的吗?真正悲哀的不是我吗?而我悲哀的地方不是因为他们恨我,也不是因为我恨他们,而是因为我恨“他们恨我”。<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可以说,无数的假谦虚造就了真谦虚。假谦虚就是用一种反省的态度来要求自己。但是,我并不明白谦虚真正的起源在哪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么,什么才是真谦虚呢?得到了真宝,这个秘密迎刃而解。因为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所创造的,所以,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是自己的主观,换句话说,你可以认为某件事情是对的,但是你永远无法证明这件事情是不是对的,对于一个能够决定一切的神来说,有对错可言吗?你最终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自己证明这件事是对的,然后自己认为这件事是对的。整个世界都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幻象,当明白这点之后,很理所当然的就可以明白,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认识,没有一件是可靠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现在回到开始我所说的一点,为什么我说苏格拉底完成了他的拼图,我说我把这个留到最后解释,现在就是时候了。苏格拉底曾经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我现在终于能够解读这句话。<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他的意思换成我的话来说就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构成这个世界的理,然而,如果这个理是正确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不可靠的。既然都是不可靠的,我认为鸡是鸡,这是不可靠的,我认为鸟会飞,这是不可靠的,我认为……既然如此,我与我什么都不知道有分别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有人会说,这种思想互相矛盾,没有道理啊。是的,就是这样,就像那句“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一样,人们会问“那‘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这个是不是绝对的呢?”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世界上绝对的事情只有一样,那就是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现在就能真正理解到苏格拉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了。如果用我自己的经验来说,真正的谦虚的起点就是假谦虚,没有假谦虚就无法到达真谦虚,而领悟到真谦虚之后,假谦虚的态度瞬间就会被激发起来。从现在开始到从今往后的人生,和以前相比决定性的不同就是,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确信的东西,永远也不存在完成的状态。我现在的确是如同神一样“全知”,但这个全知不是意味着已经知道一切,而是意味着任何事情都可以去理解的心态。<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十七 论谎言<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从小到大最讨厌的就是谎言,不说谎言是做为自己要求自己的一种风格。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只是心理层次上的东西,比如说如果承诺一件事情,之后却没有条件办到了,在别人的印象中是说谎,但如果承诺的时候的确是真心的,那么不能叫说谎。<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然,说自己不说谎这根本就没有人会相信,我并不像其它人一样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而这样做的。这属于一种自我要求与自我满足。<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在这一点对自己的要求上可以说达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必须要隐藏事实的时候我会使用烟雾弹,“看起来”与事实并不相附,但说的话本身是实话——即便最后事实被发现了,我也可以说,看吧,我当初说的就是这个事实,没有说错,但是你误会了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为什么我这么讨厌谎言?因为以前的我认识真实的东西才是具有力量的,谎言是虚伪的,没有力量的。我人生的追求是成为强者,而使用谎言则是弱者的证明,为了事情向自己有利地方向发展,使用的卑鄙的手段。强者无论什么时候都堂堂正正,不需要谎言。<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也是无数文学作品,道德原则所教导的,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真理”。可是这本身就是这个社会向我们灌输的最大的谎言之一。<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是对的吗?这和世界上所有能够观察到的现实相附和吗?不相附!大错特错!错得离谱。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谎言,只有谎言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手持真实火炬的人往往被烧伤,甚至被烧死。<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真实不具有力量,谎言才具有力量?以前的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一点,直到我明白世界的理之后。<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从前面分析就可以很轻而易举的知道,这世界从本质上就是虚的,没有一件东西是可靠的。既然如此,何来真实?何来谎言?一个人认为自己强大,是真实吗?是谎言!一个人认为自己富足,是真实吗?是谎言!可以说,整个世界就是基于谎言而创造的?为什么?因为世界基于思想而创造,当你并不富足的时候,你认为自己富足,这个思想会创造你的未来,当这个东西不存在的时候,你认为他存在,这是一个谎言,但正是因为你认为他存在,这个东西才被创造出来。可以说,一切真实的东西都起源于谎言。那么,谎言的力量不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之一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为什么有人说谎言说上一千偏就能成为真实?如果是客观的世界,这不可能发生,但这世界不是客观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一点无需证明,看看这个世界现在的样子,看看谎言在其中的地位,他的力量自然就明白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十八 论真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里说的爱不是上面所说的根源的力量的爱,而是一般人们所说的爱与恨——喜欢和讨厌。要说明这个,必须先说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观察模式的同调(扭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喜欢和讨厌这两个东西的本源在哪里?就在于观察模式的同调。一个人的观察模式就是一个人的宇宙的形态,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形态。而不同形态的宇宙,如果要相互交流,必须将这个形态扭曲到和对方能够同调的地步,这个扭曲可以是单方面的,也可以是双方面的。用个最简单的比喻,一个中国人,一个法国人,两个人如果想要交流,要么中国人说法语,要么法国人说中文,要么两个人说英文。<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但是,这种扭曲不容易做到,需要能量!扭曲的度越大,需要的能量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原因。和自己的宇宙越接近,需要扭曲的部份就越少,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少,就越轻松,反之亦然。<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不仅仅是对于人来说,对于物来说也是一样的。比如说你喜欢一个东西,对于一个东西的忍受程度就越多。比如说我的游戏中有一个玩家<span lang="EN-US">C</span>,是从我在开发第一个游戏《天地纵横》时代就存在的玩家,在我的游戏初上线的时候,游戏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但是他却玩得津津有味。可是,我的游戏上线一年,经过了这么多修改,变得比以前好得多的时候,他却觉得这个游戏这个地方不爽,那个地方也不爽,最后切腹自杀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至于我上面说的<span lang="EN-US">R</span>和<span lang="EN-US">M</span>,原来也是对游戏很有好感,自从大家斗争之后,这个游戏在他们心中的样子就变了样,变成了一个烂游戏。游戏本身的质量与他们心里面的落差不成正比。这就是能量的原则。不是因为游戏的内容变了,而是他们不再付出自己的能量为游戏扭曲自己的世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告诉你们一个最大的秘密,这个世界最简单的事情莫过于找出对方的过错。这是所有的事情中最简单的一件事情!很可笑的是,许多人居然以为这是一个才能,就如同以前的我一样。如果去看我以前写的周年纪念文,就可以看到我写过这样的记录,我认为自己能够挑出游戏里面的错误,所以我就自认为能够比游戏设计者还要做得更好。这简直大错特错,错得离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在一篇经验谈中看到这样一个观点,写作的人是西山居的一个项目负责人,他说他面视策划的时候,请一个人分析游戏,如果这个人先是说一下这个游戏哪个地方成功了,接下来就说这个游戏这个地方有问题,那个地方有问题。这样的人肯定就不是干策划的料。我现在对于这个深有同感。<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回忆起我年轻时候的我,对什么都大肆批评,什么《孙子兵法》也被我貶得一无事处,当我长大之后,才为自己的这些行为感觉到羞愧。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这种人,他们只能通过贬低他人才能获得自己的满足,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成功,首先要学会无视这群人,然后从被这群人埋没的声音中找出真正有价值的情报。去学习史玉柱和郭敬明的强大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再回过来说真爱的话题。<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为什么说爱能够让一个人<span lang="EN-US">IQ</span>下降?为什么说处于热恋中的人是盲目的?这不是盲目也不是<span lang="EN-US">IQ</span>下降,热恋中的人当然知道自己清醒得很,但之所以能够情人眼里面出西施,是因为你的爱给了你巨大的能量,能够让你扭曲自己的世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种爱属于真爱吗?就关于爱的成份来说,的确是的,毫无一点虚假。但是,人无法永久维持这种巨大能量的消耗,渐渐能量会消失。在恋爱当初能够扭曲的幅度越大,当能量流失时,落差也就越大。当然,有一些特别的仪式可以暂时填充能量,所以说小别胜新婚。<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经常看到有心灵鸡汤之类的书里面会写这样的夫妻合好的场景。这不是因为双方互相去想对方的好处,能够互相去想对方的好处,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了,关键是,触发这一点的能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所以,白头偕老的秘决有两个,第一不要为一时的能量所迷惑。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不要忘记计算你的能量的影响。当你与你的伴侣生活之后,如果你遇到一个新的选择,也不要忘记你的感觉中拥有能量的影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第二个秘诀就是去同调你们的宇宙。你们的宇宙是由你们自己决定的。让你们两个人的宇宙渐渐地和对方变得一样,这是人所能够成就的,最伟大也是最美妙的壮举。<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觉得,这才是真爱。<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二十九 论心魔<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人们知道,复杂的机械通常拥有自己的监控系统。比如说一个车就拥有自己的仪表盘,显示现在的状态。如果油量不足,那会就会显示缺少油的标志。一个人的身体也拥有自己监控系统,身体的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通过感觉表现出来,疼痛,饥饿等等。<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么,一个人的灵魂是否拥有自己的监控系统呢?当然有。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情六欲。那些佛学的大师所追求的就是断绝七情六欲,认为这是苦恼的源泉。这个说法大体来说是正确的,任何情绪的产生,都是灵魂的监控,告诉你哪个地方拥有什么问题。所以,对于达到佛的境界的人,这一切都是不需要的,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去掉这一切之后拥有的“平静”而已。顺便一说,我还没有达到那种无欲无求的地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情绪拥有许多种,但是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好的情绪,一种是坏的情绪。好的情绪发生时,说明灵魂在通知你,你的感受是对的。坏的情绪发生的时候,说明你的感受是错的。第一种也许大家会理解,但是第二种大多数人也许不会同意。<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就比如说愤怒。你看到一个人在欺负其它人,或者是在欺负你的女朋友,你当然会感觉到愤怒。但照监控的原则,你感觉愤怒,说明你的想法有问题。但这怎么可能呢?我看到一个人正在进行恶行,觉得愤怒不是正常的事情吗?不觉得愤怒的人想法才有问题。又比如说仇恨。某个人做事得罪了你,你觉得拥有仇恨才是正常的,不是吗?如果不觉得仇恨的人想法才有问题。又比如说悲伤,你的女朋友去世了,觉得悲伤不是正常的反应吗?不觉得悲伤说明你是一个冷血动物,你根本不在乎你的女朋友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道理上,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问题就出在,你的潜意志的“翻译”问题,这些的对错都是世界上的道德和理论来决定的,但你的灵魂关心的只是你的状态。如果你处于一个愤怒的状态,处于悲伤的状态,这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个坏的状态,你的灵魂在警告你,你的这个地方出问题了,请改正。<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正是这样吗?你见过愤怒,悲伤,嫉妒这些情绪为人生创造过好的东西吗?当你的心理世界中出现这些东西,说明你的世界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你的灵魂就是在通告你这一点!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这一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灵魂的警告另一个特性就是,当你没有将这些东西从你的世界中移除的时候,灵魂会以更大的声音向你通告。你见过这种情况吧,你向另一个人传话,但是你们两个人相距太远,当对方听不到你的声音时,你就会以更大的声音叫喊,再听不到的时候,就以更大的声音叫喊。灵魂同样也是如此,他会提高自己的警告音,你就会变得更难受,当你还不查觉时,继续提高。所以,你越是去想悲伤的事情,你就越悲伤。因为你想悲伤的事情的时候,灵魂以为你还没有查觉,所以一次一次地提高自己的“声音”,好让你能够听到。<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好的情绪也是作用于同样的机理,所以你越是想开心的事情,越是会开心,因为灵魂以为你不知道,所以会一次次地提高分贝。<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以前也拥有心魔,其中一个是仇恨,在上面的大博弈之中说了,就不再说。另一个是嫉妒。嫉妒是几乎所有人共通的心魔,因为仇恨,愤怒,悲伤都是你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才会发生,在生命中出现的机会相比起来更少。但嫉妒不一样,嫉妒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然而,比较这个行为自从人懂事以来就会进行,到死也不会结束。人的一生都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度过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仇富的心理不用说就是其中的一个反应。对于我来说,我不仇富,但是我也有我所仇的东西。比如说郭敬明,我以前就看他很不爽,因为抄袭而获得的名声,写出来的东西也是为了满足大众的俗的东西,作为以写作为志向的人,我无法忍受这样的人在中国文讲坛取得这样的地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然,嫉妒的一个最可怕的地方是因为他不像其它情绪一样那么明显,因为他伴随人的一生存在,就算这种情绪在自己的心中扎根,也很难察觉。比如说,我以前鄙视郭敬明,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是因为这是我的嫉妒而产生的,我认为这是我理性的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这是正确的。然而,当我拥有一双能够把自己看得更清楚的,带<span lang="EN-US">X</span>光的慧眼时,我才发现隐藏在我心中的这个情绪,当我把他揪出来之后,我却变得尊敬郭敬明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说几个游戏里面的事情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是上面所说的<span lang="EN-US">R</span>准备离开游戏之后的事情。他在游戏里面出售游戏币回收<span lang="EN-US">RMB</span>。在我的游戏拍卖机制里面,原来限制了拍卖价格的上限,但是后来不知道哪次听人家劝,把拍卖上限取消了。直到<span lang="EN-US">R</span>卖游戏币的时候,我才醒悟到我原来设置拍卖价格上限的理由,是为了防止打钱工场的出现,这样就破坏了游戏的平衡(因为打钱工场可以用机器人打装备,然后用装备卖钱,再用钱卖<span lang="EN-US">RMB</span>)。<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我当时准备把拍卖上限改回来,最大的动力不是因为要防止打钱工场。因为打钱工场现在在这个游戏中并不存在,我是看到<span lang="EN-US">R</span>回收<span lang="EN-US">RMB</span>我很不爽,一方面<span lang="EN-US">R</span>跟我吵架时,口口声声地说我花了多少多少钱,但是实际上这些钱他又能回收回去。第二,玩家如果向他买游戏币,等于是从我的手中抢生意。我当时很想把拍卖上限改回来,这样就不存在卖游戏币的问题,因为每获得游戏币,都必须支付几乎相同价值的道具。<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但是我忍住了,我知道一个原则,受仇恨所驱动的行为永远是不会产生好的结果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B</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游戏中曾经有一个这样的<span lang="EN-US">BUG</span>,经验药水可以无限地使用。这就意味着,使用这个<span lang="EN-US">BUG</span>的人可以获得相当于平时<span lang="EN-US">3</span>倍的经验。这个<span lang="EN-US">BUG</span>是一个我还不熟悉的玩家告诉我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但是,有一天我在与<span lang="EN-US">C</span>聊天的时候,<span lang="EN-US">C</span>也告诉我这个<span lang="EN-US">BUG</span>,还说这个<span lang="EN-US">BUG</span>很早就出现了。我当时一下子就火了,其它人不说,我一直是把<span lang="EN-US">C</span>当朋友的。其它人不说我没什么好说的,自己的朋友遇到这样事情也不通知我,我能不生气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当时分析,如果这个<span lang="EN-US">BUG</span>出现了这么久的时间,游戏中的大部份人也在使用,如果一下子改回原来的样子,大家就像吸毒者一样,会出现禁断症状。所以我想,在修复这个<span lang="EN-US">BUG</span>之后,把经验调高到原来的<span lang="EN-US">3</span>倍。正好这个游戏的测试也需要玩家进行加速的升级。于是我就这样改了。后面的事实也证明,这样改是可以的。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我没有站在仇恨的角度做事,而是为玩家着想。<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然而,在当时我的心中也充满了仇恨的想法。<span lang="EN-US">C</span>这一段时间在疯狂的炼级,仿佛在追求什么似的。我知道他在利用这个<span lang="EN-US">BUG</span>,我当时心里面,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我把经验改成<span lang="EN-US">3</span>倍,你这些天疯狂炼的,别人之后也可以轻易的冲上来,这就是你知道<span lang="EN-US">BUG</span>却不告诉我的下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改经验是出于好意的部份,玩家因此而<span lang="EN-US">HAPPY</span>,我改经验出于恶意的部份,<span lang="EN-US">C</span>到后面果然对于这个耿耿于怀,一天不忘记抱怨我一次。最后他被自己的仇恨吞没,在游戏里面切腹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你知道人的感觉最奇妙的地方在哪儿吗?不管怎么想,你想的都会实现。<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C</span><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还有一个关于玩家<span lang="EN-US">T</span>的事情。玩家<span lang="EN-US">T</span>是游戏中不错的主顾,总是很支持我,我把他当成自己的理解者。但是有一次活动他没有充值,我去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次改动不满意,不充值的原因是觉得我不为玩家着想。<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当时很郁闷,因为我自己想的是什么我心里面清楚,我不仅是为玩家着想,有些细节正是为像<span lang="EN-US">T</span>这样的玩家才做出来的。结果我得到的评价是我不他们着想。还有比这个更讽刺的事情吗?<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当时很郁闷,但是没有办法发泄。因为我知道,一个人一但形成这种想法,自己就算是说什么也没有用的。只会引起反感而已。然而,到最后,我仍然是无法克制住自己的仇恨,在论坛里面吐了几句怨言,抱怨人和人之间的理解真困难。<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之后这个怨言引起的回复也是在的我意料之中的争执。虽然我在“理论”上已经明白一切,但是控制住自己的内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强者和弱者之间决定性的区别。<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心魔,人永远都要与自己的心魔战斗,也许有胜有负有平,但从与自己的心魔的战斗中,自己才能够真正地变得强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卷之三十 论战术与战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最后这一卷献给我的朋友。<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讨论这个之前,需要先讲一个事情。这个其实也是与心魔斗争相关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是关于玩家<span lang="EN-US">J</span>的事情。这个事情发生在<span lang="EN-US">R</span>的大博弈事件不久之后,当时<span lang="EN-US">R</span>和他们公会的人对我的信用都很低。在他们公会中有一个玩家<span lang="EN-US">P</span>,也是游戏中的充值大户。玩家<span lang="EN-US">J</span>所属的公会与玩家<span lang="EN-US">P</span>所属的公会是游戏中的死敌。玩家<span lang="EN-US">J</span>也是游戏中的一个充值大户,消费只比<span lang="EN-US">P</span>少那么一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时<span lang="EN-US">P</span>提出了一个游戏中的不合理的设定。我于是决定修改掉,但是这个不合理的设定对于弱者是不利的,而在斗争中,<span lang="EN-US">J</span>是属于不利的一方。所以他在论坛中指责我是一个见钱眼开的游戏开发者,总是照顾游戏中的充值多的一方。<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那是我在游戏中唯一生气的时刻。我完全爆发了,在论坛上把<span lang="EN-US">J</span>大骂了一顿。把我之前忍在心中的话一口气说了出来。我为什么会生气?想想看,那时候我才把<span lang="EN-US">R</span>和<span lang="EN-US">R</span>的同僚得罪,一口气失去了一半的充值用户。我为了修改游戏,为了让这个游戏变得更好,做出的这样的壮士断臂的壮举,而现在居然有人跳出来骂我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为了利益而折腰的人,还有比这更大的侮辱吗?本来<span lang="EN-US">J</span>也是一个充值大户,我平时也是不愿意去得罪这样的人,但是当时我已经损失了一半,还在乎这么一个吗?就像一个杀了一票人的杀人犯,已经杀红了眼,再杀一个也就那个样而已。<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结果当然不用说是他被气死,离开了游戏。如果说博弈,这是一场彻底的失败,不仅外在没有技巧可言,我自己也没有战胜自己的心魔。然而,出乎意料的,我对于这个事情并不太后悔。我因为这个事件悟出了不少东西,就是我在上面也说到过的,人生的战术与战略的问题。<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每一场小博弈中胜利,并不代表能够在整个大博弈中胜利。相反,如果不能够忍受小失败,等待的只有大失败。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威严和形象不是虚幻的东西,因为他影响对方博弈策略的选择。我在那次之后,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游戏中有意地创造了自己作为游戏开发者的权威,果然,我在两次“立威”的行动之后,以前为了利益而吵闹的声音就少了,人们关注的是游戏本身的运行,我的工作顺利了许多。<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曾经有一段经典的博弈,虽然是很久之前发生的,但是我觉得有必要记录在这里。<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有一个很好的哥们<span lang="EN-US">X</span>,很久之前就认识的。我们的关系一直就很好,但是有一段时间我们相处并不融洽。以前我认为朋友之间相互说粗口,肆无忌惮才是“够哥们”的象征,所以我们两个人之间也经常相互骂对方,当然,不是真的那种骂,只是你做错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说你几句,我叫他贱人,他叫我白痴。<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很长一段时间这样倒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后来我才渐渐意识到这种习惯导致的问题。这对于交际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我那时候才意识到父亲曾经跟我说的维持两个人的关系的秘密——相敬如宾有多重要。之后我就停止了骂他。但是他的习惯却一直没有改掉,我当然对他说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是要好的朋友,我也不好真正向他发火。<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到最后,我没有办法,策划了一个计划。我首先用强硬的态度警告他,如果再骂我我就会动手,骂一次动一次手。当然他的习惯是改不了的,所以我就将他暴打了一顿——说的夸张了点,实际上就是几拳而已。他当然不服气,也想还手,可是,被我的气势镇住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说实话,那时候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人拥有气势这种东西。当时他准备上来打我的时候,我看见他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他一定生气得不得了,但是当他上来的时候,我把我全身的怒火都激发出来,吼道:你来啊!当时我的确看到他被吓住了。之后我们没有动手,只是不欢而散,当然,我给他的警告和暴力在他心中起了作用。<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样就完了吗?如果这样就完了,那就叫泄愤,不叫策略了。我们两冷静了一下之后,我马上跑去道歉,这不是为了弥补我的冲动,是一开始就计划好了。理所当然,我要说的台词也计划好了,我拿出相敬如宾的那一套,向他说明了以后两个人应该怎么相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之后,我们仍然是好哥们,再也没有吵过架,也没有骂对方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然,我说这个例子不是说暴力至上,暴力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最愚蠢的手段,没有任何其它手段使用时才应该拿出来用。但我也绝不否认暴力的力量,一个实际存在的力量不可能没有意义,关键是使用的人的策略。<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策略都是需要根据对手来决定的,我的策略能够成功的理由有两个。当然,暴力本身的强力不计算在其中,打不过别人就称不上暴力了。第一个不用说是这个暴力不是由一时冲动的泄愤行为,我在一开始就把打他的大棒和之后给他的糖都准备好了。第二个是他本人是一个内心不喜好斗争的人。这两者缺一不可。<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就比如说我,我和我的朋友<span lang="EN-US">X</span>的相反,我就是一个斗士,如果对我使用这种方法那就是找死。要么不把我打死,总有一天我会报仇的。从这一点来说,我的父亲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小时候就挨过父亲的打,很奇怪,有一段时间,在我的教育的初期,我的父亲也打我,还准备一个马尾鞭,写了一排字在旁边——“老师在此”。但那个时候父亲打我的事情我倒一点都不在意。但是某一段时期之后,我对打我的事情很在意,至今仍然记得清清楚楚。<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可以说,在第一个时期,父亲打我是拥有策略指导的,之后我也能够领到糖吃。但是某个时期之后,情况完全变了,我猜想是因为工场办得不顺利引起的心境变化,但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只有父亲本人知道了。打我是因为无法克制心中的愤怒,一种纯泄愤的打。是他自己败给自己心魔的证明。<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在那一段时期中积累了大量的仇恨,那个时候我当然打不过父亲,我心里面想的是,你等着瞧,看我长大了怎么整死你。我现在想想,都为那个时候觉得可怕。当然,随着自己的成长,这种偏激的想法渐渐消失了。可是,我对于父亲却从来没有好感。我与父亲的关系是依靠自己强力的理性在支撑的——这也算是有文化的人的一个好处。<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一点在我自己的小说中就有体现。我的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孤儿,要不然就只有母亲。都是单亲。上一次写的小说中虽然拥有父亲和母亲,但是父亲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被主角杀死而篡夺王位。<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这个心魔我与其一直斗争了十余年,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渐渐变得好一点,直到最近,我才真正地战胜了自己的心魔。所以我最近的故事中,主角拥有可以自豪的父亲和母亲,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的内心。<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这里,要说一点,每一个人所遇到的困境,都会构成一个心魔,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完全战胜他们。这一点是有迹可寻的。比如说,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年轻的时候如果很穷苦,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心魔。如果他真正“战胜”了这个心魔,那他是愿意提起那段事情。但是,如果他只是“逃离”了这个心魔,比如说中<span lang="EN-US">500</span>万或是因为某个机遇成了暴发户,他是很反感提起那段事情的。对于我来说,直到最近,我跟父亲的谈话中,才愿意提起以前被打的那段经历。<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让我觉得遗憾的是,他到现在仍然不愿意面对那时候的错误,仍然觉得是因为我太扯蛋了才会那样。我觉得遗憾不是为了自己,我现在已经不需要他的道歉了,我已经与我心中的父亲达成了和平,我觉得遗憾是觉得一个快<span lang="EN-US">60</span>多岁的人了,还无法战胜自己的心魔。但是,这场战斗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我只有在一旁祈祷。<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最终之卷<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终于写完了,一共花费了<span lang="EN-US">7</span>天才完成这篇周年纪念文。据说上帝创造世界花费了七天,我创造自己的宇宙也花费了<span lang="EN-US">7</span>天。<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我变化了这么多,最大的变化就是自己的生活态度吧。以前我拥有梦想,现在我也拥有梦想,以前我拥有目标,现在我也拥有目标,虽然这些都没有改变,但这已经是我人生中次要的部份。<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在我以前,我想成为不朽。但是,我现在已经达成了这个目标,一个人心中的宇宙是不朽的,我再也不可能创造比这更高的成就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着。听起来也许很奇怪,但的确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我现在反过来觉得奇怪的就是,我活了<span lang="EN-US">27</span>年,都没有怎么感觉活着是一件这么幸福的事情。<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可以品味的。比如说,最近我吃饭的时候就只吃饭了,以前我吃饭的时候还怕浪费时间,所以总是要看些其它东西。现在我吃饭时除了吃饭不干其它的,今天的午餐是米饭,白菜,几片腊肉,我吃得津津有味。这么多年来,我到了最近这些天才觉得吃饭原来都是一件这么幸福的事情。<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当然,游戏开发,文学的创作仍然是我不变的目标。这些过程都是去了解他人,以前我认为这个世界拥有“极”的理,但是我现在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拼图,需要独特的方法去解读,再也没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事情了。艺术,是一个人存在的证据。<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如果我有什么愿望,希望我活到<span lang="EN-US">127</span>岁吧。<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感谢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所有人。<span lang="EN-US"></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21pt"><span style="font-family:新宋体">谢谢。<span lang="EN-US"></span></span></p> <br><br></wbr>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